覆盤商學院82

人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而你沒有存在幾百萬年;所以你不是人。

啊?這句話顯然有問題啊!我當然是人啊。

概念:同一律

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這 …… 很多人就蒙掉了。這句話的結構,本身是一個邏輯嚴謹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推理過程沒問題,但結論顯然不對。這個問題就出在,它偷換了“人”這個概念。

“人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這裏“人”,指的作爲物種整體存在的“人類”;而“所以你不是人”,這裏“人”,指的是作爲生命個體存在的“人體”。一句話裏,兩次用到“人”這個字,但指代的卻不是同一個概念。說話的人,藉助語言系統的缺陷,偷換了概念。

那麼我們就要理解,什麼叫“概念”。

概念,有兩個部分:內涵,和外延。比如,“產品”這個概念,它的“內涵”是人們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新物體。那“外延”呢?就是所有擁有這個內涵的物體:蘋果做的手機,你太太做的飯等等。

那“商品”呢?商品,它的內涵是“用於交換的產品”。這個內涵,比產品的內涵更豐富了,隨之帶來的,就是外延的減少:你太太做的飯,就被排除出去了。

所以,從產品,到商品,到進口商品,到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內涵越來越多,外延越來越少。

你發現了,內涵和外延稍微一變,就不是同一個概念了。這世界上的概念,幾乎無窮多。但是,文字是有限的。人類必須用有限的文字,表述無窮的概念。於是,大量明明不同的概念,只能共用一個名字。人類語言系統的這個BUG,就給“偷換概念”者,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運用:內涵和外延須保持同一

那怎麼辦呢?邏輯學家提出,我們在溝通時,必須遵守一個基本原則:同一律。也就是前後提及一個概念時,內涵和外延必須保持同一。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來練習一下,看看你是否能識別無意識的“混淆概念”,和有意識的“偷換概念”。好,請聽題。

公孫龍騎白馬過函谷關。守衛說:人可以過關,馬不行。公孫龍說:但我騎的是白馬,不是馬啊!守衛一臉茫然:白馬不是馬嗎?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如果白馬是馬,那爲什麼還要有白馬,和馬這兩個不同的名字呢?它們的內涵,和外延都不一樣呢!請問,公孫龍有沒有偷換概念?

當然,公孫龍沒說“內涵”和“外延”這兩個詞。那個時代,還沒有邏輯學。很多人會想,白馬和馬,內涵和外延,確實都不一樣啊!公孫龍講得好有道理,但總覺得哪裏不對。

其實公孫龍還是偷換概念了。他偷換的,是“是”這個概念。守衛說“白馬是馬”,這個“是”的內涵是“屬於”,白馬屬於馬。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這個“是”的內涵是“等於”,白馬不等於馬。白馬當然不等於馬,但白馬屬於馬這個種類。

有趣吧?邏輯思維強大的人,可以讓溝通變得更有效。善意地反用邏輯,就是“幽默”;惡意地反用邏輯,就是“詭辯”。

我再舉個例子,說說“幽默”。

你的朋友對你說,“那麼有錢的人,居然在路邊喫麻辣燙”,你說:“不在路邊喫,難倒去馬路中間喫啊?”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幽默”?確實很幽默。但我們之所以覺得有些話“幽默”,恰恰是因爲它違反了邏輯。這句話違反的還是“同一律”。但這次你偷換的,不是概念,而是論題。

你朋友的論題其實是:“有錢人不應該喫麻辣燙”。而你把論題“偷換”成了“喫麻辣燙應該在路邊”。

不管是混淆概念,偷換概念,還是混淆論題,偷換論題,本質都是處於“思維不確定性”中的大腦,不斷違反邏輯的“同一律”,而不自知。

小結:認識同一律

同一律是邏輯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它要求人們自覺地保持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判斷(論題)的確定性。或者說,它要求人們的思維具有確定性。

混淆概念、偷換概念,混淆論題,偷換論題,會導致自己的思維一團漿糊;大家的討論,雞同鴨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