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商學院87

概念:直接銷售

對不少企業來說,賣自己的產品,沒有渠道,更沒有深度分銷。我就是僱了10個銷售,讓他們賣東西;如果僱了100個銷售,就再多僱10個銷售經理。我只關心一件事情,就是:賣貨,賣貨,賣貨。這種模式,怎麼才能把銷售變成虎狼之師呢?

我們把這種銷售模式,叫做直接銷售。

大部分公司的直接銷售,叫“銷售部”。有些公司有分銷渠道,也有直接銷售,他們用直接銷售面對最重要的客戶,所以又被稱爲“大客戶部”。

延伸:激勵銷售的兩大流派:佣金派和獎金派

佣金派認爲,銷售人員的收入,應分爲底薪+佣金。底薪是旱澇保收,佣金則是銷售額的一個比例。比如,底薪3000元,提成5%。那麼,如果銷售員賣了1萬元,就能拿5%,也就是500元提成,總收入3500元。如果賣了10萬呢,就能拿5000元提成,收入可達8000元。

對於產品線複雜的公司,比如化妝品,可以根據產品記點值,賣一盒眼霜30點,一隻脣膏12點,然後把點數加一起,乘上單價,比如10元一點,就可算出佣金。

佣金派的方法看似簡單粗暴,但非常有效。激勵相容,能燃起大家的鬥志:賣越多,分越多。

但佣金派也有兩個問題。

第一,無法對市場的貧瘠富裕,區別對待。比如,在上海賣化妝品,可能就是比青海好賣。按銷售額拿佣金,那就沒人去青海開拓市場了。每個人都會盡量“撿”客戶,而不是“挖”客戶。

第二,無法判斷業績算是低,還是高。10萬是這個地方的合理業績嗎?這個地方換個人,是否能賣到30萬呢?

所以,很多機構做大了以後,都會加入“獎金派”。

獎金派的基本邏輯,是底薪+獎金。設定一個銷售指標,一個與之對應的獎金包,然後根據對指標的完成情況,按比例獲得獎金。比如銷售指標10萬元,獎金包5000元。如果完成6萬,可拿3000元獎金。那超過10萬呢?還有超額獎金。

獎金派很好地解決了區別化對待,銷售業績合理性的問題。比如上海銷售指標100萬,新疆10萬,但獎金都是5000元。這樣,在新疆賣5萬拿到的獎金,和在上海賣50萬一樣。這就可以通過分別調節銷售指標,以及獎金包,來鼓勵優秀人才開拓新市場。同樣,如果在上海賣100萬太容易了,可以獎金包不變,單獨調高銷售指標。反過來,如果銷售指標合理,獎金太低,吸引不了人才,也可以單獨調高獎金包。

所以,如何激勵銷售,是有大學問的。在一些大機構裏,甚至爲獎金設了“及格線”,10萬指標,如果你連6萬都沒做到,說明當時承諾時太草率,就別想獎金的事了。激勵題到最後,都是數學題。

但獎金制度也有重大的問題。銷售一定希望指標越低越好,分解指標時,說不定都能打起來。公司也一定希望在指標完成後,撥動棘輪,不斷提高明年指標。

很頭疼吧。東西還沒開始賣,就這麼複雜了。那怎麼辦呢?

運用:底薪+獎金+佣金的“雞尾酒療法”

公司給銷售還是要定指標,比如10萬,然後確定一個獎金包,比如5000元和一個提成比例,比如10%。如果銷售完成了6萬元,不到10萬的指標,那麼,按比例拿獎金,可得3000元。但如果賣得超過10萬元,比如16萬元,則10萬元銷售指標對應的5000元獎金全得。此外,額外的6萬銷售額,按照10%拿佣金,再得6000元提成。他就一共可得3000元底薪,加5000元獎金,加6000元佣金,共1.4萬元。

這種雞尾酒式的激勵制度,兼顧了底薪、佣金、獎金這3種方式的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機構接受。

小結:底薪+獎金+佣金之外,還要加上一個行爲指標

在底薪+獎金+佣金激勵制度下,銷售人員可能只在乎短期利益,會爲了佣金和獎金,欺騙式銷售,嚴重影響客戶滿意度,給企業造成長遠傷害。

於是,在這三者之外,很多機構又加上了一些行爲指標,比如用新客戶相對於老客戶的比率,衡量是否不斷擴大到新市場;用利潤指標,衡量是否大出血式銷售;用客戶滿意度,衡量是否只在乎短期利益;用銷售人員流失率,衡量團隊是否可持續經營。

底薪,加獎金,加佣金,再加行爲指標。你現在可能已經明白激勵銷售,不是“兄弟們,跟我上”這麼簡單。只有適合當下的,科學的激勵制度,才能把你的銷售團隊變成虎狼之師,但又不會誤傷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