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精读实战·讲解《少有人》(关注的艺术)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100天阅读营(2021年)

今日主题:2-5 精读实战·讲解《少有人》(关注的艺术)

学习日期:2021年5月14日

1、[知新]我学+我思+正反栗子+我行:

1.1专注

【我学】

崔律说他工作是非常专注,每一小时都是实打实的,没有磨叽和低效的情况,如果精力值低会磨叽的时候,就主动去休息去调整。

【我思】

专注也是我这几天觉察自己发现的问题。最近在小睡和主动休息方面有所松懈,会耗时间,出现低效、墨迹状态。今天刻意提醒自己主动休息。

跟着崔律作冥想四天,发现专注力有所提示,早上9-10点有点困倦,需要补个休息,但一整天整体大脑比较清明的感觉。

【正反栗子】

反:周二上午上4节课,下午一下午培训,晚上两小时晚自习后想写作业,精力值低 ,一个梦想本打卡花了半个小时。

正:上午10:00有点疲倦。爬桌子上小睡20分钟,起来后精力恢复很多,中午又能继续学习写作业,专注度有所提升。效率也较高。

【我行】

①及时进行小睡和微运动休息,提升精力。✓

②继续跟随崔律,每天进行冥想练习。

1.2学习圈画做笔记

【我学】

感恩莱茵河的鱼和张晶的日志。

崔律补充了点评日志划线的规则——绿色是好的,黄色提醒注意蓝色是不好不坏,要补充的,红色是需要提醒的。

一边画线,一边做逻辑分析。可以教给孩子阅读的规则、阅读层级、对比以及对颜色的区分。

【我思】

感恩小伙伴,感恩崔律。

之前我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焦虑,跟随崔律学习后,这种焦虑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我意识到把握引导孩子大的方向走正确,比如给他树立远大的梦想帮助别人,拯救世界,孩子总归错不了。

另一方面我可以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只是教他知识,让他发展的更好。比如教孩子阅读划线的方法。

还有通过感恩、沟通力等学习让我们关系更融洽,可以更好的去引导他。

1.3应用

【我学】

分层记笔记的方法不仅仅可以用于读书中,也可以用于阅读文件等场合。

比如崔律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通过阅读一个又一个的法律条款以及法律文书中获得提升的。

【我思】

时时处处都可以用来练习阅读理解能力。

【正反栗子】

正:昨天阅读一篇公号文章,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发现很多文章的套路都是。先讲一个故事,让你心动澎湃或者激发痛点,然后就会植入广告。

【我行】

每天做一个阅读练习。

1.4阅读见木又见林!

【我学】娜娜说阅读见木又见林对她是新知,学习后有意识地去看目录,去梳理逻辑,形成框架感。

【我思】回想起高中生物老师一直提醒我们看着目录进行复习。其实就是教我们对生物学科有整体的框架感。

【我行】

把这种好的方法传承下去,分享给我的学生。今天分享看目录法。

2、[精读]我的预习VS崔律的讲解,各自的亮点与不足:

我预习的亮点

(1)找到关键词:爱、关注、倾听、努力

(2)梳理出前半部分的逻辑:爱→关注→倾听;

(3)崔律找的逻辑点都有关注到。

我预习的不足

没有深入挖掘梳理逻辑线,还停留在浅层次。

崔律讲解的亮点:

把文章串联起来,划出了很长的逻辑线:

(1)【串联全文逻辑线】前文讲哪些不是爱-爱是什么?-爱的本质 是关注(关注要放下成见)-关注最重要的形式是倾听-现状是人们不会倾听-原因是不知道倾听的重要性、不愿意努力去倾听。

(2)【释疑倾听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倾听还有努力?】倾听的重要性表现在倾听是一条互惠的双向通道;

倾听是需要努力的—

a.为何要努力?倾听是给予; b.如何努力?5中倾听方式; c. 第五种倾听效果最佳; d. 不需要全部都用第五种倾听方式 e.有选择地选择综合应用。

(我又看到这部分内容,但是无法串起和前文的逻辑,还需要提升逻辑力)

(3)【明确应用场景】针对6岁孩子,可以综合选择应用,6岁以外的人,尽可能用第五种。(我注意到是6岁孩子的场景,也看了后面的内容,讲到无论多大都需要父母的倾听,混为一谈,以为作者本质上还是要用第五种倾听方式)

3、[问答]问自己/问崔律+我答:

问:这三天写日志整体效率比较高,状态清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感觉有早上参加冥想的一部分功劳。心里似乎比以前安静一些。

问:然后呢?

答:那就继续喽!没有特殊情况,只要崔律开冥想,我就跟下去。

4、[其他]任何想说的话:

本周的课程一次次的突破认知,看到崔律强大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力,期待下周。

另外感恩崔律今天上墙我的日志,增加了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有更大的动力去传播知识,改变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