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流过母亲河》序

  继上一本诗集《马坪里微吟》后,黄老师的第二本诗集《村前流过母亲河》又将(付梓)。师嘱我再次为其做序,我深感为难。师作此一百五十五首诗时,我身在墨尔本,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忙碌让我对此无暇精读细品。师向我说起过作这一系列组诗的缘由与契机,诗里承载着他对母亲河,以及对母亲河沿岸曾经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所生发出的深切的眷恋与感怀。每每得闲读起,便会被深深吸引,诗中颂扬了先人的……描绘了山风光……揭示了风情……)我曾对师说:“乡愁是一种情愫,一种高贵的痛苦。每于痛愧之际,读您的母亲河,仿若沉醉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着她的呼吸与心跳,那无法言喻的思乡之痛便可得以缓解。”

  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已然变成了一种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我意念中的诗词歌赋,就如同一位旅人,经过长途跋涉,他积攒了一路风霜,披挂了一身月光,终于从莽莽苍苍的天地间向自己的故土田园走来,虽面带倦容却意气风发,虽衣衫褴褛却体格健硕。黄老师作为现代坚守古体诗创作的诗人,他有种不同于常人的别致干净。无论时隔多久未见,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安心静然的气息却始终不变。退休多年,他的生活方式如同古体诗一般,旧得无法言说。然而,他在近乎顽固的坚守和传承中却不千篇一律,这种青春般的火热可以从他的诗里行间渗透出来。

我把老师视为一种“旧而又新”的人。旧的是他经历过的岁月,逐年增长的数字年龄以及在生活中尝过的千般滋味,乃至是,今日他所热爱的诗词创作。而新的,却是他的内质,他给予了每一首诗鲜活的生命,无限的想象与创作激情让他永远活在春天里。他总能让我想起戴望舒的诗句:“这些好东西都绝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他身上有难得的自信智慧,过的是恪守本真、本分周正、不患得患失的旧生活,却保持了内心充盈、从容淡定,明了了是非、深浅、痛痒,在岁月的深处将自己修养成晶莹崭新的稀有传奇。

心里能装下旧的人,才能够捕捉到新,他还把这些新当做钻石、星星一一放到自己的内心里面,最后幻化成诗篇。那种光华、辽远、极致,连疼和痛、爱和梦都不纯粹的人是很难看得出来的,因为“至美至深的东西,都是无言”。然而山林不语,自有好处,深处的奇珍嘉卉不被惊扰,正可自由生长,时时皆新。这一如老师现今的生活,深居简出,极少应酬,却兴与文友诗友热切交流。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若得高人指点一二便高兴如孩童,若得诗友称赞亦如喝了美酒品了美食般欣喜万分,无论对方年龄大小皆称之为“师”,如此旧而新的生活给予了他源源不断地创作灵感。

记得去年十月,师欣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李树喜老师莅临闽,深入桔林乡采风。他不辞辛劳,连续三日驱车前往桔林,诚心向前辈求教。副会长一行人看了师所呈送的诗集与诗选后,同意亲自做其入会介绍人。今年三月,师的入会申请得以批准,李开平老师在网上公开予以祝贺,并对其诗词进行了一番深刻地评点,他说,“黄维江老师近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他的诗词有南方古典诗词家的特点。”另有福建师范大学邱永渠教授看了诗作,说“您的诗立意和词句皆上乘,我很喜欢。”

  此番出版的诗集缘何是一百五十五首?他说,经查证,杜甫一生创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五首,之所以也选择这个数字,那是对诗圣的敬畏,也是对经典的致敬。

  老师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市井,心却始终在高处,专注修养一颗文锦心,踏实自在肯定,这令我感慨不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