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人性伦理,重释人间关系(醍醐灌顶)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l40)

生存者:

前人发现:道在屎溺;你发现了:道在水中。这真是精彩,上善若水,道在水中。极难言明的哲学道理,你用水的逻辑一朝就解开了。人作为沙子,处处碰撞,处处不容,处处难为;人作为一泓清水,处处相融、处处贯通、处处畅流。最妙解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是水与水的关系,那不就太美妙了, 人人相融,人人相通,个个无隔阂,人人无界限,人与人相融,积液成潭,积流成海,这种人间状态远超大同社会的理想,这才是人类的终极形态——全世界人类汇聚而成的“海洋社会”。

感知者:

许多人不会认可“沙子”与“水”的伦理逻辑的区别比拟,他们会认为人就是人,人有人间的伦理规则,人间的道理怎么和沙子的道理和水的道理联系到一起,将其相提并论没有意义。但我们没想到,从抽象的逻辑意义来看,从形而上的角度看,彼此之间当然可以作比较,而且是直观的非常有意义的比较。从现在我们个人的实际处境和实际状况来看,比拟为沙子般的存在再贴切不过,个人如沙粒般独立,又如沙子般渺小,其一生的命运旅程和一粒沙子的遭遇何其相似。而其个人特性,个人的孤立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沙粒与沙粒的关系何其相同,靠利益甚至亲情联结起来的关系就如同将沙粒与沙粒粘合到一起,最终这种粘合关系会发生崩溃,靠外力聚拢的沙堆最后还得解散为一粒粒沙子,这是生命的伦理理念决定的,在生存逻辑中,人如尘沙般的命运不会改变。

我们没有意识到还有另外一种逻辑模式的存在,那就是人人可以理解的水的逻辑,水从不以个体的身份存在,所以,水与水没有分别,水流一旦相遇,立即融汇到一起,它们不分彼此,即使身处各处,也同样保持水的共体属性,也就是说,水是分不开的,它们从未分开过,它们交融到一起,这就是存在的保证。

人尽皆知一个道理:一滴水只要融进大海,就已经获得了永生。我们能分辨出大海的哪一滴水与哪一滴水有本质的不同吗?两滴水分别存在和混合存在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吗?水的存在逻辑为什么不适合人?人为什么不使用水的逻辑来建立存在?人与人为什么不能像水一样交融共存在一起?人为什么一定要产生分别心?人为什么永远不能相同相通和相融?人为什么一定要将他人制作成地狱?

我们尝试过使用水的逻辑吗?显然没有,因为生命竞争逻辑模式容不下水的逻辑,连为他人着想,大公无私的概念都显得颇为暧昧,因为生命体各有动机,各有目的,任何无私无我之理在私有状态下都显得格格不入,最多被看作是谋取不同利益的某种策略,我们对水的逻辑视而不见,我们只有沙子逻辑,你是你,我是我,你胜我负,你死我活……“沙漠社会”一直是人类的文明模式,各自谋生、各自为营、公平合作、合理分配、互不干涉、和睦相处……这就是“沙漠社会”的相处之道,沙子与沙子紧挨在一起,但沙子与沙子之间,相隔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让两粒沙子相融无间,连万能的上帝也不敢作如此想象。人与人相隔着各自的生命,人类就是倾尽所有的能力,也打不破生命的壁垒,生命这一个概念,就固化了每个人的命运,让人类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万劫不复。

其实,沙粒与水滴的区别对于人来说,不就是一念之差吗?取消了生命理念,重建感知存在理念,伦理逻辑立即更换过来,人立即会具有“水的特性”,因为感知逻辑就是不折不扣的水的特性,共享感知、互享感知、在感知互动中共同存在,共同感知存在的愉悦,这不是水的逻辑的真实体现吗?到这里,我们再一次恍然大悟,原来水的逻辑就是感知逻辑,感知逻辑的运行结果,就是全人类实现的感知共同体——幸福愉悦的“海洋社会”。(接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