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 大道至簡 最基本的修養足以慰藉一生

面對不確定性的時代,人們更加地敏感。眼前的物質越來越豐富,享受豐盈,卻對爲什麼充滿未知。滿足於一技之長而沒有達到頂峯,往往會淪爲泛泛之輩。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年齡的增長,慢慢地失去學習的精力和主動性,再加上和精英們的對比,更會讓自己陷入一個無奈又牢騷滿腹的境地。想明白了,知道要靠自己,但是自我查探一番,好像這能力沒有,那水平不足。其實,人跟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十字路口的選擇,就在於最後一公里的是否堅持。

今天,看到了日本理學博士、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在他寫的《通識-學問的門類》一書中的前言,更加堅信了依靠自己能夠改變現狀,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信心。

01 重視自己

首先,我們要重視自己的文化修養提升。信息多元化,每個人即使一個地方不挪窩,也能接觸到以前接觸不了的好多信息;大數據,即使你不想接受,也會有信息主動找上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把自己的自主能力鍛鍊的更強,就會淪爲兩種狀態。一種狀態是全當不知道,就是信息我接收到了,但是我不深入關注他,這是不行的,你不對信息下手,信息會影響到你,比如:周圍人都變了,你會顯得格格不入;一種狀態是,被信息綁架,粗淺的帶着你在一些讓神經興奮的信息中暢遊,就比如抖音:相當一部分人樂於在屏幕上劃手指,不願意面對現實。

面對不確定性越來越強烈的世界,我們更應該加強對個人能力的提升,不僅要具備適應工作的綜合能力,還要具備適應社會的社會能力。文中舉了語言能力(特別是英語)、數學思維(懂得用數學邏輯進行思考)、理解多元價值觀、網絡知識及感知能力、信息素養等等內容。這些都是我們日常接觸信息、與人交流都會遇到的一些直接問題。

02 注重基礎

其次,要從最基本的知識去挖掘。綜合能力並不是簡單的學習一個對應具體問題的方法就行了,這樣,下次面對同類的問題,你還得學習。“跨學科”這個詞,說的就是我們要找到學科的分類,找到學科的基本知識,掌握最基本的理論,在基本理論的框架上搭建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對解決衆多問題有一個普適性的思路和辦法。

爲什麼是這樣呢?文中提到“由非典型性才智創造價值的時代”。MIT多媒體實驗室主任伊藤穰一、喬布斯、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成就顯赫,都是在把自己本職的事情做好的基礎上,在別的領域去尋找突破。“當代所需要的才智是一種建立在一定專業型基礎上的、廣泛的文化修養。

03 享受挑戰

牛人如此,普通人怎麼辦呢?“大家可能也有自認爲擅長、不擅長的領域。但所謂的擅長或者不擅長並不是有遺傳決定的,而是由於沒有形成強化學習的循環。”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學習和遊戲相對立,遊戲產生多巴胺,學習產生內啡肽,因爲他有一種有挑戰性的、克服舒適性的活動,由它帶來的快感是能夠讓人有偶繼續挑戰自己的慾望的,而這種慾望越強烈,越會更深入的去研究和習得。

誠如騎自行車,開車一樣,只要經歷了一個熟練的過程,都能夠達到抵達目的地的水平。一些所謂的不擅長的領域,經過有目的、有方法、有剋制的刻意練習,均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這裏說的刻意練習,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要和自己有相關性,和自己當前的職業、技能、愛好有相關性,一點一點擴展自己的能量圈。

說到底,一開始都是普通人,到後來就有了牛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去找那個同行了許久,然後又分路行駛的節點,就會發現。牛人只是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未知,去攻克未知;而普通人一直帶在舒適區,不願意跨越舒適的邊緣。

最後用羅胖的一句話來表達我對這段文字的感受:雖然世界是未知的,但是我們也不能用無知來面對未知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