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辦吧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篇清華畢業的中產階級“吐槽”自己的女兒,擔憂自己的女兒未來不如自己,整片文章有些契合“小捨得”中的一些觀點,精英階層目前擔憂的是自己的孩子在智商上無法延續父母的輝煌,面對着越發激烈的競爭,太多太多的中產階級擔憂自己的孩子無法讓自己的孩子實現最基本的要求:達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或者擁有和自己相當的社會地位。這個問題其實延續了昨天的提問:怎麼辦?

最近在看《覺醒年代》,在觀看過程中,自己不斷的代入,以自己的思維來觀看那個時代的新青年,其實正如陳獨秀先生對陳延年說的一樣“新”和“舊”本身就是相對的,1919年的“新青年”和當代的“新青年”不一樣,在思想上我們是後者的延續和深入;在精神上我們是後者傳承和創新,可我們忽略了行爲,在行爲上我們其實是可以相同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弄潮兒,每個時代都有獨屬於那個時代的跟隨者,後者也許不能夠成爲時代風潮的引跑者,可也是時代洪流中的一滴向前奔湧的洪水,也許我們在教育中首先要承認的一點是面對着自己的孩子他屬於弄潮兒亦或是跟隨者,又或者這兩種其實僅僅是我們家長想讓他們成爲的人。

兩種的教育方法是不一樣的,站在我個人角度,是比較傾向讓孩子自己選擇,但對於素質教育時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很大的想法,然而我們卻可以透過他們的一些行爲來判斷他們更傾向於哪一類,其實兩者方向一樣,程度不同,在堅持相似奮鬥基礎的前提下,每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是不相同的,其實很多孩子是很難理解拼搏奮鬥的含義,所以想讓他們有所覺醒,亦或是能夠在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地位,最好的辦法便是在明確自己的素質,然後理解拼搏奮鬥。

當然前面已經說過,孩子是不理解拼搏奮鬥的,那對於孩子來講拼搏奮鬥需要理解喫苦耐勞,昨天之所以不斷的提出怎麼辦,主要是喫苦耐勞對於當代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畢竟喫苦的一代人長大後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喫苦,一些細節上是很難放手,在具體的教育中,不止一次的發現太多的家長說對孩子非常的嚴格,要求很高,但是在具體的學習中,不難發現其實所謂的要求高是存在的,但是要求嚴格,教導嚴厲是誇張的,大部分的家長好似是投鼠忌器般不願意對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超過言行上的教育,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提倡打罵教育,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要承認當孩子有所顧忌時便會聽話,在他們不明白自己拼搏奮鬥的目的時候,聽話是他們唯一能夠達到學習目的的途徑。

所以昨天和家長最後的商量的辦法便是,利用我們國家最基礎的產業,農業讓孩子去體驗什麼教“接地氣”,明白我們喫喝的源頭在哪裏,明白我們爲何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因爲這個社會給我們提供的存活機會要求我們素質和知識在提高,一代一代人,爲了滿足未來的發展,只有平均水平不斷提升才能夠實現,而這平均水平必然要求一代人一代人掌握的知識豐富,因而學習壓力大是必然,然學習依據是所有學科中最爲輕鬆的學科,拋出一些在各行各業具有明顯天賦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能夠依賴的只有那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階梯。這一點對於大部分在家中是寶的孩子來說,是很難意識到的,畢竟當人有所依賴的時候最容易產生一種思維,我們如果不做自然會有人幫我們做,那從生活中從小去培養這種獨立意識很重要,然而所謂的獨立意識培養並不是一步到位,這種在生活中我也是不大提倡的,做事要有度,對於一些孩子來講,揠苗助長,在不當的時間過早的接觸到這個社會的一些莫名“規則”,會讓他們變得油滑。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讓自己的孩子走出室內,到田野中,常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農業,什麼是自然農業什麼是機械化農業,兩者怎麼產生的,兩者怎麼發展的,然後明白在初中閱讀中爲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在歌頌讚揚農民,有那麼多的文字在表達對這些土地的熱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