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丨矛盾背後的一致:如何處理伴侶之間的差異?

上一講,我們學習了親密關係的空間。讓關係空間變小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伴侶之間的差異。這一講,我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曾有一個同學問我:“我和妻子結婚不久,雙方暴露了很多問題。比如一個喜歡社交,一個孤僻;一個大大咧咧,一個謹慎小心;在一起相處,一方覺得拘束,一方覺得操心、麻煩。感情逐漸在爭執和不滿中消磨掉了,怎麼辦?”他覺得,他和妻子的感情問題是兩人性格上的差異造成的。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觀點。

在談起彼此的矛盾時,很多伴侶都會說:我們愛好不同、性格不同、三觀不合、我們成長的原生家庭不一樣……這麼多不同,所以我們就沒法相處好。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差異並不是伴侶關係有問題的原因,很多時候,恰恰是伴侶在一起的理由。

差異是相互配合的結果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剛開始戀愛的時候,伴侶和你的差異,往往是伴侶吸引你的點。在談起爲什麼最初會被對方吸引時,很多人會說:“我很自卑,而他看上去很自信。”“我很內向,而他卻很外向。”“我比較冷靜,她卻很熱情。”

有些人渴望通過親密關係,把伴侶和自己的差異,吸收擴展成自己的一部分。在這些差異上,寄託了克服缺陷、超越自我的希望。可是慢慢地,隨着摩擦的增多,這些曾經吸引人的優點,會變成讓人討厭的缺點。自信會變成虛榮,外向會變成魯莽,謹慎會變成膽小,冷靜會變成冷漠和不解風情。

爲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爲人常常既嚮往改變,又不願自己改變。而適應伴侶的這些差異,就意味着自己要做一些改變,這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所以,討厭差異的背後,是人不願意改變的固執己見。至少在戀愛的開始,差異不是親密關係的固有難題。

那隨着關係的深入,它們會變成難題嗎?也未必。

親密關係要運轉,總是需要彼此扮演不同的角色。越是相處時間久了的伴侶,這種互補的特徵就越強烈。所以,伴侶之間有差異,不僅不是問題,有時候反而是雙方相互配合的結果。

我曾遇到過一個家庭,妻子是這麼埋怨丈夫的:“丈夫特別謹小慎微,對什麼事都擔心過度。我呢,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喜歡帶全家人去沒去過的地方旅遊。可是他呢,總想着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危險,每次出去玩都要帶一堆的藥,有時候還給我潑冷水。跟他生活在一起我真的很累,有時候覺得很沉悶,死氣沉沉。”丈夫是這麼埋怨妻子的:“我老婆特別粗心,什麼都不管,什麼都無所謂。有一次孩子發燒了,我去跟她說,結果她還嫌我打擾了她睡覺,說這點燒有什麼關係。”

這對夫妻覺得,彼此的差異變成了他們的問題。可在我看來,差異恰恰是兩個人在家裏的合理分工。因爲妻子容易粗心,所以丈夫就變得謹小慎微,這讓他能負責家裏的風險控制。反過來,正因爲家裏有丈夫的細緻考慮,妻子纔可以去嘗試更多新鮮的東西,纔可以去探索,爲家裏帶來新的活力。兩個人的差異,正是他們爲了維護家庭運轉,相互配合的結果。

面對差異的兩個常見誤區

既然差異不是問題,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伴侶之間有什麼差異,而在於兩個人會怎麼處理這種差異。有時候,正是因爲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差異才會變成矛盾的根源。

在我的諮詢室裏,我經常遇到爲彼此的差異吵得不可開交的夫妻。爲什麼他們這麼不肯妥協?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他們把差異看作是對自己的威脅。並且擔心如果自己在這件事上聽了對方,那是不是以後都得聽對方的。這種被支配、被改變的恐懼感牢牢抓住了他們,所以他們會像戰士堅守陣地一樣堅守自己的觀點,容不得半點改變。

這跟自我的成熟也有關係。越是成熟的自我,其實越不會害怕改變,也越容易接納別人的觀點。而越不成熟的自我,越會擔心被別人支配,所以會用更大的聲音來說不。

人們不肯妥協的第二個原因是,把差異看做是對方沒有全心全意支持自己,理解自己。覺得只有對方跟自己一致,纔是關心和愛自己的。

我見過一對夫妻。妻子想脫產去學心理諮詢。丈夫卻擔心妻子放下工作去學習了,家裏的經濟負擔就會落到自己一個人身上。丈夫對妻子說:“你也要想好,萬一去學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妻子就很生氣,說:“我要去追求夢想,你怎麼就不能支持我呢?”丈夫說:“我就是擔心而已。如果你實在想去,那我也是支持的。”

妻子說:“我不想你這麼勉強。你勉強我就生氣。”這個妻子在生什麼氣呢?她其實就在氣爲什麼在這件事上,丈夫跟她不一致。雖然丈夫也說了,如果妻子實在想去,他也會支持。但妻子覺得這樣還不夠,只要丈夫跟她想的不一樣,她就會生氣。

無獨有偶,在另一個例子裏,丈夫想要脫產去讀一個碩士。妻子覺得這段時間家庭經濟壓力很大,表示不同意,丈夫接受了。可是,這好像成了兩個人的一個心結。在諮詢室裏,妻子一直在抱怨丈夫冷着臉。丈夫說:“我理解你的難處,我也接受了你的決定,可是我就不能難受一下嗎?”妻子就說:“我希望你是心甘情願地爲我們家着想。你難受,就是不心甘情願。”

同樣,這個妻子生氣的原因,也是丈夫跟自己不一致。她想要的心甘情願,就是丈夫要跟她想的完全一樣。

正確處理差異的兩個原則

那成熟的伴侶應該怎麼處理彼此之間的差異呢?有兩個處理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要理解和接受這種差異,並尋找差異背後的一致性。

舉個例子,一對夫妻在爭論孩子該不該學奧數。妻子覺得孩子應該學奧數,丈夫覺得孩子應該多運動。如果是成熟的夫妻,丈夫就可以說:“好,那就先學奧數試試看,萬一孩子不愛學,那就再回來。”妻子也可以說:“那先買些書讓他接觸接觸,萬一他有興趣再去報班。”這樣的對話,就可以保留觀念上的差異,可是在更高層次上卻達成了某種一致。

其實,想法上有矛盾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相反,知道各自堅持的只是某種看法,而不是不容置疑的事實。無論有什麼樣的矛盾,不要讓這種矛盾影響彼此的關係。只要有這種共識,就更能夠容忍彼此的矛盾和差異。

第二個原則是,要用一種商量的方式對話。

請你看看下面這段對話是商量嗎?妻子說:“你看人家孩子都在報奧數,如果我們家兒子不報奧數,他不會落後嗎?”丈夫說:“小小孩子就這麼焦慮,長大了心理素質就不好,更沒有長久的學習動力,這叫涸澤而漁。”這個對話就不是商量,而是在陳述彼此的理由,在解釋和辯論。

這裏強調一下,解釋、辯論、指責、通知,它們和商量的區別在於,前一類溝通是封閉的,也就是在說理由之前,已經打定主意不讓對方影響自己而商量是開放的,也就是允許對方說他的理由,也允許對方影響自己。

怎麼把通知變成商量呢?有一個特別簡單的做法,就是在每句話後面加個後綴——“好不好?”。

比如,妻子可以跟丈夫說:“你看人家孩子都在報奧數,我們家孩子也去報個奧數,好不好?”丈夫可以跟妻子說:“孩子現在還小,我們等他長大一些再報,好不好?”這時候,兩個人都在徵詢彼此的意見,而沒有把彼此當作對立面。這就是商量。通常,會商量的夫妻才能找到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把差異變成彼此的矛盾。

劃重點

1、討厭差異的背後,是人不願意改變的固執己見。

 2、正確處理差異的兩個原則 第一,要理解和接受這種差異,並尋找差異背後的一致性。 第二,要用一種商量的方式對話。

思考題

在日常的溝通中,你是怎麼處理和伴侶之間的差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交流。

在日常的溝通中,我們會盡可能順着對方的話題往下講,這樣對方能感受到自己被看到和被聽到,人就容易很鬆弛。我們早就放棄了要改變對方的打算,總是會想到我們因爲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等差異,所以就會分工不同,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各司其職,資源整合效用最大利,讓1+1大於2。就算吵鬧了,一會兒就和好的,我還給伴侶說我們解決差異的方式就是邊吵邊和好,不放在心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