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獲益匪淺的報告會

2021年5月20日,一個特殊的日子,臥龍區語委辦餘淼主任來到青華,爲全鎮老師們送來了一份特殊的520禮物———心理健康專題報告會。

青華心理界的擔當,顏值與知性雙在線的董玉靜老師和趙亞萍老師爲美麗知性的餘淼老師獻上兩束花,將這次報告會推向一個既有溫情又有激情的高潮。

餘淼老師一開始拋出一個問題——“老師喜歡我嗎”作爲這場心理健康講座的開場白:

研究顯示,學生對“老師喜歡我嗎?”的感受和理解是預測學業成就的最重要指標。

接下來分三個板塊——“青春期”到底是什麼?常見的問題與成因分析;解決途徑與應對策略。


【青春期到底是啥?】

這個問題絕對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解決的。

如果把孩子的問題比喻成“病”,則病因常起源於家庭,病象呈現與學校,病情惡化與社會——張春興

餘老師將人這一生的階段劃分,清清楚楚的通過PPT展現出來:

0--3歲嬰兒期

3--6歲幼兒期

6--12歲兒童期

12--18歲青少年期

18--25歲成年早期

25--60歲成年期

60歲以後老年期

青春期是人這一生當中最關鍵的特殊時期。

畢竟,我們這一生人生經過三次分離——

第一次:生理的分離,離開媽媽的身體。

第二次:心理的分離,心理個體化。

第三次:長大成人,獨立面對人生。

青少年階段是人一生中最兇險最具挑戰的階段。沒有做過青少年的父母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父母。——黃正昌

如果說之前的嬰兒期是需要被父母用多多的、無條件的愛滋養的時候,幼兒期是立規矩、懂界限的時候,兒童期是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機的話,那麼青少年時就是一個特殊轉折點。

這個時期的孩子們生理、心理、家庭、學校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也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挑戰,青春期的孩子,這樣都是正常的。作爲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長以及老師,必須要瞭解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理解孩子、懂得孩子,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比如生理:激素水平升高,身體變化,情緒不穩定。

心理方面:有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自我意識越來越明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注重人際關係,注重外貌,對異性產生好感,嘗試建立家庭之外的人際關係,爲下一步的獨立自主做準備。

家庭方面:嘗試着切斷對父母的依賴,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試圖通過爭執和拒絕爭取更大的自由空間。

學校方面:課業負擔增多,競爭壓力增大,知識和能力增強,更加註重同伴關係。

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在學着獨立自主,而這一切都爲將來真正走向社會,開始獨立生活做準備。

作爲父母和老師,尤其是父母,如果一味的橫加干涉,不理解不尊重,那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痛苦的。越來越多的“社會巨嬰”“媽寶孩子”產生的根源就在此吧。


別忘了,青春期意味着從一個世界走向另一個世界,只有順利通過,才能開啓一段全新的生命旅程。

【常見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這個時候做家長做老師的,對於孩子到這個年齡段突然出現的一些問題,手足無措、無法理解,還以舊眼光來看待的話,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師生關係來說都是一場災難,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及症狀就變得必要又必須了。

青少年階段常見的問題與症狀:焦慮、抑鬱、恐慌、恐懼、強迫、失眠、厭食、暴食、自傷、自殺、暴力、退羣、敵對、疏離、依賴、心因性疾病……

對以上問題進行評估和歸類的話,可分爲以下幾個方面:


情緒問題:焦慮、恐慌、恐懼、憤怒。

行爲問題:強迫、攻擊、暴力、自傷、自殺、拒學。

人際問題:退羣、敵對、疏離、依賴。

學習問題:目標、動機、習慣、方法。

心身問題:睡眠、飲食、心身疾病。

如果是心理問題和神經性心理問題可以有心理諮詢或者輔導,但如果是神經症和精神疾病則應該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藥物治療。

常見的影響因素有——

個人因素:先天特製、依附關係、學習障礙、身心疾病。

家庭因素:過度保護、過度干涉、期待過高、缺少關愛。

學校因素:管理不當、同伴排擠、升學主義、學業挫折。

社會因素:精英主義、單一價值、電子產品、媒體導向。

出現問題時,孩子們會驅趕着壓力和情緒朝兩個方向去走,內化和外化。

壓力與情緒內化表現爲恐懼、焦慮、抑鬱、自我懷疑甚至有自我毀的傾向。

壓力與情緒外化就呈現爲打架、上課不守規則,做出各種違法亂紀的行爲。

無論情緒內化還是外化都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和人際關係。


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在“油門充足”而“剎車”卻在製造中這樣一個特定的階段。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腦”(油門)邊緣系統已經基本發育完善。而“理性腦”即前額葉(剎車)要到25歲左右才能完成。

青春期孩子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不能單從表層來看,要透過表層看本質。

問題會說話,症狀背後是不被滿足的需要。

這個時期一定要學會“看見”孩子,看見他的心理需求。

人有兩個基本需要——親密和自主。

所謂的親密就是被愛的感覺,就是歸屬感。


何謂的自主就是效能感。

自主是翅膀,是價值感,效能感,是被允許、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納、被支持,是分離,是有權,是敢表達,是聲音被聽到,是對別人設限,是追求自我。


【解決途徑和應對策略】

餘老師把解決問題和應對策略形象地比喻爲“4個小板凳”,如果這4個小板凳彼此和諧、穩定的話,就能有效緩、及時化解青春期孩子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從人際緯度來看,有同伴關係、家庭氛圍。

從自主緯度來看,有學業水平、綜合能力…

四個支點就像凳子的四條腿。

一定要記着,學習不好的孩子先讓他活着,鼓勵孩子交朋友,即使交友不當,可以引導。早戀的孩子根源是缺愛,家長和老師應該多給孩子愛。

只要有機會,就把機會給孩子,讓孩子有得到鍛鍊的機會。

別忘了,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從親密走向自主的過程。

3歲前的孩子需要安全的依戀關係,家長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3---12歲的孩子需要規則和限制,教師和家長要溫和而堅定地說“不”。

青春期孩子需要尊重和權利,教師和家長要嘗試理解、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此基礎上就會形成威信型、放任型、冷漠型和專制性四種不同的父母、不同的教師。背後的核心其實就是控制和情感如何搭配比例。


餘老師分享的這句話很有道理:

在你碰觸孩子的頭之前先碰觸他的心❤。你無法用噴火槍去撲滅一場火,即使是小火。是哩,明明孩子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你還在用更大的火去壓制,可能嗎?肯定是火上澆油了


到底如何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

溫和而堅定。

管教不代表懲罰。

先連接情感再糾正行爲。

挑錯之前先挑對,對要比錯多一點。

除了關注學習,要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心理需求。

儘可能多關注學生的正面行爲,及時鼓勵和讚美。

允許並估計孩子交朋友,增加同齡夥伴交往的機會和時間。

最後,餘老師用特別溫情特別有愛的話作爲寄語送給所有參會的老師:

每一個孩子心裏都有一個好小孩和一個壞小孩,教育就是喚醒孩子最好的一面。


鼓勵和讚美是打開心門連接情感的萬能鑰匙。

尊重、理解、傾聽,溝通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最後我們在維吉尼亞·薩提亞老師的“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纔是問題”這極富哲理的名言中結束了這一次身心愉悅的報告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