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否、認知高低⇔格局

都說無知者無畏。因爲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無所畏懼,因爲無所畏懼,所以沒有邊界感,因爲沒有邊界感,所以超級大膽。

芸芸衆生,估計相當大一部分人就處在這種境地中。

曾經看到一個段子,甲問乙:“你有《時間簡史》嗎?”乙回答:“神經病,我有時間也不會去撿屎啊?”

當然這只是一個段子。雖然這個段子我們聽完忍不住捧腹大笑。但耐不住細思深究。

甲問乙的時候,甲從未想過乙會回答:去撿屎啊?這足以說明兩個人根本不是一個認知頻道的人。

認知層次不同的兩個人,很難溝通。這就是我們俗語所說的“能跟聰明的人打一架,不跟糊塗的人說一句話”,也叫“道不同不相爲謀”。

認知越低的人,認知盲點越多。

有道是: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不要跟井底的青蛙談論大海,因爲它的認知只有井底那麼大,大海對於它來說是認知盲區。不要跟夏蟲去談論冰雪,因爲夏蟲沒有經歷過冰雪,冰雪對於它來說是認知盲區。

認知低的人,認知盲區越多,越容易堅持固有認知。認知越低的人,思維越僵化單一,俗稱:一根筋、死腦筋、愛鑽牛角尖。

對照一下自己,難免會後背發涼。

能夠意識得到就算是有進步了,怕就怕在從來不自覺、不自知。

怎麼才能破局呢?

唯有讀書!

讀有字之書(或者“聽”書)、讀無字之書,結識比自己優秀的人………

只要有這樣的意願,總有一款適合自己的。

馬未都曾經這麼談讀書:讀書一定要讀雜書,不然營養不均衡。

這裏的“營養不均衡”,就是指認知太單一、僵化,僵化的認知直接導致僵化、單一的思維模式。

就像如今我天天離不了的“樊登讀書”一樣,除了樊登老師講書之外,還有國內甚至國外的一線大咖解讀的“非凡精讀”館,內容涉及古今中外,更有心靈、管理、人文、職場、商界、家庭、育兒、生活……林林總總,無所不包。讓我足不出戶甚至不用去實體的圖書館,不用自掏太多腰包,就可以坐享這麼多超級厲害人物的思想精華。怎麼想都覺得自己賺大發了。

也正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聽書過程中,才知道自己有多孤陋寡聞。纔對“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9個字的精髓有了一點點的粗淺認識,才遺憾過去的那麼多年一直在裝睡,浪費了太多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做一件事,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過去已經無法更改,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那就緊緊抓住現在,從現在開始。

之前總覺得自己脾氣特別的暴躁,容忍度特別的低。就是在讀書、思考、持續寫文中,才明白根源還是在於認知水平太低

原來,錯的不是別人、不是外界,是自己。

一個人認知越低越固執。不是因爲他性格固執,而是因爲他的思維模式僵化了。

越是博學的人,心態越開放,越謙虛地接受別人的建議;相反,越是認知低的人,心態越閉塞,越自負。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說過,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無知。

因爲一個人的知識越豐富,他接觸的未知領域就越廣闊,疑問也就越多,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就越多。而一個人知識面越狹窄,接觸到未知領域就較小,這種人往往會自負無所不能。

認知低的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才固執的認爲自己無所不知。

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了這麼一句話:“我之所以比別人聰明,是因爲我知道自己的無知。”

看,這麼多世界範圍內的大咖們都如此的謙虛。敢於直面、坦然承認自己的無知。恰恰證明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之後,都會努力地彌補了自己的知識盲區、認知盲區,所以才能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贏得自己一席之地。

讀書與否,讀書多與少,直接決定了我們的認知水平高低。讀書與認知水平則又決定了我們的格局。

讀書與否、認知高低⇔格局

世界讀書日已經過去月餘,是該手執一卷書,浸潤於書香的氤氳潤澤中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