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心智,人生加持

我喜歡聽故事,因爲故事中蘊含大道理,這種方式獲得道理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

同樣抽菸的兩個修道士,拜託問院長能不能抽菸,第一個說我祈禱時能否抽菸?院長回答:當然不行,祈禱這麼重要的事兒怎麼能抽菸呢?第二個人問:我抽菸的時候能不能祈禱?院長撫摸着他說:孩子,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祈禱。

我們不妨可以這樣理解:兩個人原本都是煙鬼,煙癮大得祈禱時都忍不住吸菸。但畢竟對規則還有敬畏之心,就想着既不影響本職工作,又能兼顧自己的“興趣愛好”。這纔去找修道院的院長“打報告”。只是在和院長交談時改變了一下說話的順序(說話技巧不同),竟然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答案。

由此看來,人際交往中,你的談話技巧裏埋伏着你做事成功與否的要素。

我們還可以做另外一重理解:兩位身爲修道士的煙鬼,一個是真煙鬼,一個是假煙鬼。真煙鬼心中只有菸草,任何時候都想享受那那噴雲吐霧的虛幻的感覺,所以,他是個癮君子。另外一個是假煙鬼,或許是出於對朋友(真煙鬼)的保護(免得他落單而形單影隻),或許是近期遇到了邁過去的坎兒,借吸菸來舒緩排解。

因爲動機不同,所以說出的話的次序也不同,自然,得到的答覆也就不同了。

因此,舒馬赫在一本《解惑: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一生》這本書中談到,內在感官能夠看出來區別,外在眼睛卻看不出來。

也是說同樣一句話,表面你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同,但是透過現象去看本質,你卻能感受到二者的出發點,或者是內在動因、心智模式是不同的。

這就是我們平日所理解的“語言只是外衣,不止要看一個人說了什麼,更關鍵的還要看他做了什麼,又是如何做的。”

我們生而爲人,不是無機物,不是礦物質,也不是植物,所以都有選擇權、有創造力、有好奇心,可以想辦法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生活的方式和習慣。

我們有改變自己的願望,而且是朝正方向去發展,這纔是一個擁有良好心智模式的人的標配。

一個人的世界可以很豐饒,也可以非常平凡,你的存在層次吸引着你的生活,你的存在層次決定着你生活的狀態。

這個世界既包括內心世界,也包括環繞着你的周遭環境乃至外在世界。是選擇豐饒、選擇平凡,甚至是貧乏,都是自己說了算。

生活就是道場,此時正是修煉時

跳出事情本身以第三視角看待問題,學着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這纔是一個脫離了基本需求的人應該努力修煉、成長的方向。

我們對待自己和周圍這個世界的態度也是可以選擇的。如果你考慮自己的問題都是從意圖出發,看待別人的事情都是從行動出發,那麼就容易造成你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別人的評價是完全不一樣的。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爲什麼有的人情商特別高,做事遊刃有餘、八面玲瓏,而有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爲人處世舉步維艱,老埋怨別人對不住他、處處給他難堪穿小鞋。

改變自我

從改變自己,想辦法讓自己成爲更好的人,幫助別人成爲更好的人開始。一本好書除了指引方向,還能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莫文蔚的歌詞“你講也講不聽,聽又聽不懂,懂也不會做,做又做不好”隱喻式地告訴我們善於傾聽、知行合一、有正確的思維心智模式有多重要。

平日裏我比較喜歡看好萊塢的一些電影,比如漫威類電影,或者《 X戰警》系列、《變形金剛》系列的,無一例外都是在講英雄的成長過程,其實和《安徒生童話》裏的“醜小鴨”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

英雄的成長過程不是他征服外在世界的過程,而是完成自我內心之旅,與自己達成了最後的和解。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了解我們的內心,完善內心,解決內心中隱祕的問題。

自己內心在想什麼?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唯有了解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的去了解別人,瞭解自己與別人的關係、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如果你對自己沒有觀察,沒有覺知,不瞭解自己的內心,就很難了解別人的內心,這就叫推己及人。

手段的富人,目的的窮人

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技術的進步,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來越多,控制這個社會的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多,但我們到底要去哪裏?什麼纔是美好的生活?這些目的層面上的東西它越來越模糊了。人們越來越陷入“忙、盲、茫”的混亂和無序,秩序感越來越差,幸福指數一路走低。另外一個維度上來說,我們越來越“窮”了。

因爲我們的內在驅動力“漏油”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心智模式沒有朝着正確的軌道一路凱歌前行。

有人說,把一個團隊帶好,減少團隊的矛盾,唯一辦法就是要喚醒每個人的內在成長的能力。

其實,自我的發展也是一個喚醒內在成長能力的過程,甚至連好的教育也是一種喚醒、種點燃。

人生就是一連串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的、並且必須以某種方式來解決的發散性問題。

這句話非常有深度,需要我們仔細咂摸和品味。

有了良好的心智模式,人生纔有了持續不斷的加油站,才能一路加持,走得更遠、更高。

參考書目:《解惑: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一生。》(英)E·F 舒馬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