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驭心法语

古云:“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我们的心就像脱缰野马,到处奔窜,如何能安定下来呢?请参考驭心的六种法门。

第一、闹时练心。

第二、静时养心。

第三、闲时守心。

第四、坐时验心。

第五、言时当心。

第六、动时制心。

有时候,常听到有人埋怨,怪别人不肯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心,今天要求这样,明天希望那样,总是翻来覆去,心猿意马。你能把自己的心好好的驾驭、掌握吗?在此提供“驭心”的六种法门:

第一、闹时练心。古云:“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心要能在喧嚣吵闹的情境中,保持住本心的平静,这才是真功夫。古来祖师大德,在作务劳动中打透禅关,维摩大士弘法于红尘里;庞蕴居士一家人悟道于俗务中;身居高位的斐休、杨亿在官场中一面运筹帷幄,一面参禅学佛。这些都是“热闹场中做道场”练心、修心的典范。

第二、静时养心。三国诸葛亮说:“宁静以致远。”想要达成远大的目标和成就,需先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吾人都有颗虚妄的心,常在乱念中起无明,滋生迷思,尤其在情绪低落时,容易生气,逞意气,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宛如汹涌的浪潮掀翻船只。经云:“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纷乱的心回归平静时,正是摒除外物妄心拨弄,独坐观照,善护自心的时刻。

第三、闲时守心。忙碌的现代人,大多羡慕出尘隐士没有世事的忙碌和人情的困扰,过着闲云野鹤、逍遥自在的生活。其实悠闲时,如果不能摄心守意,缺乏定力正念,反而容易心生闷慌。古云:“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所谓“闲生活”,指的是吾人要能适时将尘世俗务放下,人我是非放下,过往恩仇放下,困扰执着放下。因为守得住心,才能享有真正的悠闲自在。

第四、坐时验心。有谓:“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一个人光在形式上修行,尽作表面功夫,而不用心修持,即使把蒲团坐破了,依然不能入道。参禅不是打坐,念佛也非靠口念,而是要清楚检视个己的起心动念。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管我们在哪一个阶层工作,主角也好,幕僚也好,都要守本分,能负责,配合整个大团体的运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力而为,因缘具足,必定会有收获的。

第五、言时当心。佛教里要人戒除的十恶当中,口犯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就占了四项,可见口业的过失,比身心造业还来得快、来得多,切勿逞一时口舌之快,造罪惹祸。在日常生活中,言语是我们人际和谐、事业成败的关键。“爱语如春风,恶语如秽器。”希望大家都能以如春风般的话语扬起众生信心的风帆,以甘霖般的话语温润众生干涸的方寸,以阳光般的话语照破众生的爱见无明,以净水般的话语涤尽众生的五欲尘劳。

第六、动时制心。《菜根谭》云:“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人在情绪起伏的时候,很容易感情用事,判断错误,而事后招致悔悟。人心浮动,就像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不能如实映照景物,看到别人华厦轿车,便嫌自己屋子简陋、车子破旧,甚至铤而走险,作奸犯科,让自己陷入罪恶的深渊,无法自拔。吾人在动荡的情境时,要摄心保持正念,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心思举止,不能任凭妄心浮动,如此才能做到以静制动的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