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垃圾快乐”会影响智商 家长务必警惕孩子的上瘾行为

有个朋友说了个故事,他去同事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他同事喊他9岁的儿子一起,结果喊了半天都没有反应。

直到同事进屋骂了他几句,他才极不情愿地出来,一边吃饭一边紧紧盯着手机里的直播,没吃几口就放下筷子躺在沙发上继续玩手机。

同事显得很尴尬,打圆场的说:“这孩子月考进步了,为了奖励他,就让他多玩几天手机。”朋友说,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孩眼神有些呆滞,目光也憔悴得很,一看就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的。

1

曾经有个问题,有什么东西是年轻人不能碰的?

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毒品,有的说是烟酒,有的说是赌博,但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之外,还有一个答案,就是“所有获得短期快乐的东西”。

比如现实生活中的短视频,直播,肥皂剧等一切碎片化的娱乐信息。这些产品其实比毒品更加可怕,他们的背后有着专业的运营团队,他们通过把控用户信息,刺激感官,让普通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成年人都难以抵挡,更何况是孩子,但这些对孩子,却有着更大的危害。

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垃圾快乐”,一旦沉迷其中,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前几日看到一个新闻,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看电子屏幕超过2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获得的得分较低。而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7个小时的儿童的大脑皮层,则显著地出现变薄的现象。虽然我们无法证实这项研究数据的真假与准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垃圾快乐确实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与思考。

也就意味着,常玩手机的孩子感官灵敏度会下降,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就像我们看到,每当节假日过后,医院都会接收到不少出现中风、脑梗、癫痫等情况的孩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假期孩子们过于放纵,沉迷垃圾快乐。

2

垃圾的快乐不仅能杀死时间,还能杀死孩子的上进心。有的家长为了奖励孩子,就把手机给孩子玩,教孩子刷小视频来阻止孩子哭闹·,甚至将刷手机当做一种带孩子的简便方法!

这些可能造成孩子上瘾,吃饭,睡觉,甚至走路都会去刷。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生活不规律。

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诱惑很容易失去自制力,一不留神就会上瘾。

就像这幅漫画一样,孩子拿起了手机,慢慢地就再也放不下了。很多大人也有这种经历,明明已经确定了学习或工作计划,但只要拿起刷机一刷,一个小时就很快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做,但刷了这么久,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这就是垃圾快乐的危害,它一点点地吞噬掉孩子的专注力,瓦解他们的意志,甚至夺去了他们对学业的关注,相比与大人,它对于孩子,有着更大的危害性。

玩电脑游戏,刷手机是个普遍现象,但如何把控好这个度,确实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别说孩子,即使是已经心智成熟的大学生也因为沉迷于游戏,造成大范围挂科,心态彻底崩了,不得不申请退学。

十年寒窗苦读,却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毁掉了本来的大好前途,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垃圾快乐,正在以势不可挡之势杀死孩子的上进心、浇灭孩子的自律。

就在前不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用户。

这是一个巨大甚至到恐怖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地铁里、大街小巷,更是随处可见沉迷于手机的孩子。

而父母对这些带来的危害认识的并不深刻,很多家长会说:

现在哪有孩子不看手机的,没事的……

我相信我家孩子有那个自觉性,不会上瘾的……

殊不知,垃圾快乐就仿佛是包裹着糖衣的毒药,看似甜美,实则一点一滴伤入骨髓。

前段时间从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

他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基本都排在年级前十名。

结果上了初中之后,他开始沉迷于一款网游,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逃课去网吧也是家常便饭,成绩就此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则因为长年在外面做生意,很少管他。

等到高二下学期,老师因为他成绩差频繁给他父母打电话,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该骂的也骂了,该补的课也补了,可是落下了那么多的课业与时间,又岂能一时半会补得回来。

结果博主高考只得了350分,只上了一所普通的专科院校,毕业之后找工作更是屡次碰壁。

写到最后,他无奈地说:“希望各位父母能够引以为戒,别再让孩子沉迷网络了,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他们吧。”

对于孩子,父母千万不能高估孩子的自制力,网络的世界很精彩,网络的世界也很无奈,这里充满的诱惑,动感与华丽,它们比书本更加诱人,他们拥有普通人都难以抵挡的诱惑力,它们能轻而易举的攻克孩子的心理堡垒。

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与制止,不要让孩子陷得太深。

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算正确呢?其实就是以下几点:

1 以身作则,制定规矩

孩子小的时候缺乏自觉能力,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远离。

每个自律的孩子都需要父母“逼”一把。

想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根本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年龄给孩子制定相关规则。

6岁之前,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就算是用的话也要删掉游戏、短视频等娱乐APP

6-12岁,不宜过度打压,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并且严肃立下使用规矩,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处罚;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识较强,父母应该适当管理、酌情引导。

与此同时,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要一边禁止孩子玩手机,一边自己沉浸其中。

连你自己都无法做到远离电子产品,孩子又怎么做到不受垃圾快乐荼毒呢?

2 用陪伴代替虚无的快乐

听过李玫瑾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在高二的时候迷上游戏,他没有一味制止,而是带着儿子在暑假报了一个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儿子比赛。结果为了赢爸爸,儿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练习,也渐渐摆脱掉了网络游戏。

其实,当孩子与其他人和事建立了亲密链接,从现实世界中获得了乐趣,他就会忘记虚拟世界中那些短暂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所以,父母不妨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结交朋友。

周末多带孩子外出,爬爬山、逛逛公园,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孩子的眼睛才能住进别的色彩。

多关心孩子、陪伴孩子,用爱和温柔填满孩子的人生,才能让孩子获得真心的快乐。

3 爱与包容,永远是治愈一个孩子最好的良药。

当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无法自拔时,粗暴地打骂,不仅会使孩子越发叛逆,更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恶劣。

无论何时,请和孩子站在一起,肩并肩去打败问题。

只有用爱灌注力量,让孩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和美好,体会到更高级的快乐,才能真正拉回我们的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