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不辯,不聞不見,處事坦然

“不爭不辯,不聞不見。”是加措活佛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書中所寫,喜歡。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人,特別愛爭論,凡事總要分出高下,追個水落石出,結果把雙方關係弄得很尷尬。

01  爭來爭去兩敗俱傷

一日在辦公室備下晚餐,因要招待客人所以讓當時值班的兩人提前用餐。兩個小姑娘一個蘇蘇,一個叫紅紅。都是剛到公司不久,兩人靦腆推讓。蘇蘇說讓紅紅先喫,紅紅說:你明知道我已經喫過晚餐,還非要讓我去,你去喫!

誰知道蘇蘇來了一句:以後咱倆誰也別和對方說話。紅紅說:不說就不說,你這人怎這樣?

只當是小孩子之間鬧彆扭,並沒在意。沒想到剛上樓,就聽見吵鬧。大致情況是:蘇蘇在電話中和朋友訴苦,紅紅聽見對方出言不遜,憋不住火氣,髒話罵了一句,對方在電話中回罵,風風火火直奔店裏討要說法。言語不和雙方衝突,拿起桌上東西丟了出去,紅紅被打,手機也被摔壞。

對方仗着人多毫不退讓,紅紅受了委屈自然無法忍受,叫來自己朋友。雙方看着有大幹一番的氣勢,只好報警。一直鬧到深夜,事情的結果就是氣也受了,財物也損害了,該賠的一樣沒少。回身來看,事情又何來對錯,血氣方剛的年紀,誰還不是爲爭一口氣?不過同在一個屋檐下,他們將是最親的關係,這樣一來,也不知以後見面如何相處?


還有一次,在辦公室茶水間看到小張正在打電話,吵得面紅耳赤,見我進來他有點不好意思,一氣之下掛了電話。

他很無語,當天孩子學校做消防演習,早上婆婆送孩子準備好的消防服沒帶,老師打來電話請家長送一下。於是她給婆婆打電話讓她送,婆婆說不就是件衣服,也不至於。

但是小張情緒上頭直接給老公打電話,把老公數落了一頓,說婆婆平日對哥嫂的孩子如何用心,甚至悄悄把自己給公婆的零花錢補貼給老大的孩子,諸如此類。點點滴滴歷歷在目,甚至連離婚都擺上檯面。老公纔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常與同好論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和朋友同事爭傷了和氣,和上司老闆爭砸了飯碗,和親人爭贏了傷了親情。

不要輕易與人論長短,爭輸贏,當有人和我們爭執時,就讓他贏。所謂的贏,他又能贏得什麼、得到什麼呢?所謂的輸,你又輸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呢?爭來爭去,只會傷了彼此的和氣,平添無故的煩惱,結局是兩敗俱傷。

02 夏蟲不可語於冰

看到一則故事:

一天一位客人向孔子的學生子路請教一年到底有幾個季節。

子路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後兩人爭執不下,子路便請自己的老師孔子評判輸贏。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只好願賭服輸給客人磕了三個頭。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纔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即死,他從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喫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莊子》有言:“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對任何人任何事,當你要發脾氣時,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馬上就會心平氣和了。

03  與誰爭我都不屑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居宅旁有隙地,與吳家鄰,吳氏欲建新房,越用之,雙方爭執不下,一紙官司打到當地縣衙。張家人一氣之下馳書于都,公批詩於後寄歸,雲:“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吳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爲名焉。

不爭並不是理屈詞窮,也不是讓對方閉嘴,而是以柔克剛、消除分歧的智慧。不僅是我們寬厚之德德外化,也是與人相處的根本。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

《古尊宿語錄》中載,昔日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賤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答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古語說:人穩不言,水深不語。一兩年學會說話,一輩子學閉嘴。人越成熟越會覺得凡事沒必要爭得面紅耳赤。

楊絳先生在百歲感言中道出,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願你拓寬心胸包容而不苛責,站在遠處看淡而不自困,保持行動,和顏悅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