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自己是不是塊美玉,也要刻苦琢磨。

前段時間,就在我求職四處碰壁的時候,我的朋友跟我說過這麼一句話———“做什麼事情不要去想,要去做,想的多了,做的就少。”

回到家裏,我仔細的斟酌這句話。於是在第二天,我答應了其中一個公司的面試邀請。結果,一切都很順利,焦慮消除,有了收入,社會價值得到提升....

我想,大家曾經也像我一樣犯過同樣的毛病,就是凡事想要看到明確的結果後再去做,對那些模糊、不確定的事情敬而遠之。再有就是,任何一個道理和方法,只要不能迅速給自己帶來改變,那就將其放棄,尋找其他的方法。我們時常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思考問題比較全面,殊不知,正是這種假聰明害了你。

中島敦先生在《山月記》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爲伍。

正是這種徘徊心態讓小說中才華橫溢的李徵鬱郁不得志,最後淪爲野獸。每次當我對寫作這件事情產生動搖的時候,就會翻開書重讀這一段話。

要知道,文創之路十分艱難,能站在塔尖上的更是寥寥,也許傾其一生時間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可是,難道我們的一生就不是雕琢美玉的過程嗎?我們日復一日的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爲這個本就無意義的人生填充屬於自己的意義,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意義嗎?

話題轉回來,先看到結果再去行動的人往往看不到結果。他們會因爲結果不明朗,擔心付出沒有回報而不願行動,這就導致他們一直停留在原地。

就好比方說,我將早冥讀寫跑的計劃告知我的同事們,並且強烈建議他們去做。結果他們開玩笑的說我不太正常,冥想有個屁用,按照我提供的方法肯定很容易睡着。

這裏要強調的是,因爲他們沒有看到結果,所以就會輕易的拒絕這個計劃,如果他們像我一樣體會到了冥想帶來的提高專注力,緩解焦慮這些好處,我想每天他們都會堅持下去。

之所以你不去行動,所以你才感受不到它的價值。

如果你不行動,你就無法找到自己想要什麼。僅僅依靠你現在的認知和經歷,是無法判斷高層次的事物好壞的,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敢於嘗試,行動起來,只有行動了纔有機會看到更高的風景,獲得更好的機會。

有的人也許會說,三思而後行難道不是正確的嗎?這樣成功率豈不是更高。

這裏我們所說的是兩個概念,思考固然重要,但光想不做,還是一樣會不進則退。我們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會覺得很容易,因此越是想要,越是急於求成無法深入,然後就會導致失敗,收穫的東西很少。收穫的東西少了我們就越是想要,所以循環往復。

我們不要覺得我這一輩子無法達到某人的高度就不去做。只有踏踏實實去行動,讓自己一點點變好,這纔是王道。

最後給大家行動力的提升再加把勁,還記得我們前面說到的複利曲線嗎?你的行動量必須突破某個臨界點才能看到效果。所以,不要被暫時的困難所打倒,只有真正突破了閥值的那一刻,你才能看到烏雲之上的陽光。

還有就是,如果你覺得某一個觀點或者道理你無法反駁,那就大膽去做吧,誰敢說那些雞湯下麪有沒有乾貨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