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讀《道德經》 【一】無爲而至 【二】有無相生 【三】不忘初心 【四】天人合一


繼續啃讀經典,昨天和今天啃讀的是怎麼讀《道德經》,跟着西安交通大學韓鵬傑教授一起啃讀這本經典中的經典,甚至叫萬之經的《道德經》。

最早聽說《道德經》的就是老子的“無爲而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還聽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許是自己跟經典的隔膜太深,也許是自己的積澱火候還不到。總之聽了這些內容總有云裏霧裏,摸不着北的感覺。

幸虧有“閱讀是步入別人的精神世界,瞭解他人的氣象萬千”這一說。

幸虧跟着大咖老師要走許多彎路,甚至有坐享其成的小竊喜。

感覺在啃讀的過程中,經典離自己又近了一些。當然,也能從經典中汲取不少做人的智慧,做事的技巧。

【一】無爲而至

之前我把“無爲”掛在嘴邊,覺得道家的無爲就是能不做就不做,就是現在所特流行的佛系。

實際上《道德經》裏的“無爲”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道家講的無爲,是告訴你不妄爲(不要瞎折騰)、不多爲(做事情抓住關鍵)、有所不爲。想要有所得,就必須有所舍,想要有所爲,就必須有所不爲。

原來哲學的鼻祖老子在幾千年前已經告訴我們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二】有無相生

小學時我們已經知道有和無是一對反義詞,就是有或者沒有,如此而已。

穿透了《道德經》的紙背,才明白簡單的兩個字當中卻蘊含着無窮無盡的大道理,也更能體會出何謂大道至簡——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道德經》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都知道美是什麼,醜也一直在那兒呢!美醜是相比較的,不能只存在一個方面。“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善惡也一樣,你知道什麼是善良的,不善良也它的對面擺着呢。

“有無相生”。生就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你也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

什麼叫有無相生?“有之以爲利”,利就是便利,有的部分爲我們提供了便利。“無之以爲用”,中間空的地方爲我們提供了它的作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牅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道德經》第11章)

比如車。

車軸中間是空的,車輻條才能插進去,這個車才能轉動起來。

比如陶器。

“埏埴以爲器”,“埏”就是拍打,“埴”就是陶土,拍打陶土做成器皿,然後放到火裏去燒,形成陶器,中間是空的,才能裝進米,裝進水,裝進酒。

比如房子。

古人住的房子是窯洞,所以叫“鑿”。鑿出來窗戶,鑿出來門,中間是空的我們才能住進來。

這就叫做有無相生。

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無不蘊含着有無相生的質樸哲理。

平日裏,我們身在局中,可能不夠玲瓏,不夠剔透,藉助於啃讀《道德經》,能讓我們跳出局外,旁觀者清。

這就叫兼顧了低頭拉車和擡頭看路。

也許這也叫既能腳踏實地又能仰望星空吧。

【三】不忘初心

天、地、人,大自然。

我們咿呀學語時,首先要學會認識的就是這幾個字,甚至周興嗣在《千字文》的開頭採用的也是這幾個字,到底是爲什麼?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25章)

大就是普遍的意思,到處都存在。存在了之後,它就離開自己的位置,“逝”就是離開,它就開始往遠處運動。但是不管運動得多遠,最後都回來了,這個反就是往返的意思。

讓我想起來《三國演義》的開卷語說的是“話說天下形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也是這個意思嗎?

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我們來源於塵土,復歸於塵土。

這就叫不忘初心。

【四】天人合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這九個字出發點都是人,講的就是人要效法學習天地的精神,天的精神是自強不息,地的精神是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不就是我們中國的民族精神嗎?我們效法學習這種精神就叫與天地合其德,這纔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有三個關鍵點:

一曰慈,慈,故能勇;

二曰儉,儉,故能廣;

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原來我把”慈狹義的理解爲慈愛,“儉”簡單粗暴的理解爲節儉。

看來在哲學的範疇裏,它們的背後有更豐厚的內涵。

慈就是仁慈、慈愛、關懷,或者用我們現在經常講的叫情懷。做人也罷,做領導也罷,你得有這種像母親一樣的慈愛的情懷。有這種慈愛的情懷,纔能有真正的勇敢。勇敢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有一種擔當和責任。

儉故能廣,廣就是長久、持續,儉就是節儉、節制。我們人生,說白了就兩種生活方式。一種就是做加法,有了還想更有,多了還想更多。一種就是做減法,我們不合理的慾望減少一分,其實我們就幸福一分,這不就是要求大家節儉、節制嗎?節制自己的慾望,培養出節儉之風,這樣才能夠長久持續地發展。

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你不敢把你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的前面。作爲國家,你不敢說你自己國家優先;做一個人,你不能說什麼利益好處我都先搶在手上。你有這樣的一種格局,有這樣一種胸懷,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終成大器。

“後其身而身先”,你要把自己放到大家前面,領着大家把事情做好,那你就得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後面。領導總歸是站在前排的,遇到什麼好處他都先搶,後邊還那麼多人,後邊的人不起來把他推倒纔怪。就像我們下雨天打雨傘一樣,你不爲人遮風擋雨,誰會把你舉在頭上?

老子能用簡潔的5000來字,就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涵蓋其中,怪不得被稱爲哲學的鼻祖,《道德經》被奉爲“萬經之經”。

這樣的啃讀只是走進經典的第一步。

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還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走近並走進經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