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解讀婚後焦慮、產後抑鬱

1,爲何婚前幸福滿滿,婚後嚴重失眠?

例:D女士說她患了中度焦慮症,這是她半年來嚴重失眠而去華西心理醫院就診的“結論”。她對自己婚姻及心理狀況的呈現:我和他戀愛到結婚5年了,有個滿週歲的兒子。兩年前,他愛我愛到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裏怕化了,可結婚不久他變了,對我冷淡,應酬多、晚回家甚至夜不歸宿,出軌,好像不該發生的都發生了。我完全無法想象他會背叛我們的感情,他害得我情緒暴躁,長期失眠,困在沒了愛的婚姻裏,不知該何去何從。

D女士的故事很常見,之所以婚前幸福、婚後失眠,其原因似乎一目瞭然。但衆多她這樣的不幸者,未必自知與懂得,不幸的緣由,除了被男人的移情別戀所傷,還有她自身的焦慮人格傷了她。

人本質上是關係的物種,其性格的健康與否,是受他出生後其撫養關係的優劣所決定。若撫養關係是溫暖安全的,那麼他會內化一種安全有愛的內在關係。反之亦然。

婚姻,是檢視一個人內心關係模式的場域。許多有性格問題,比如自戀、神經質的人,進入婚姻後,極易被對方無意識的忽視,觸碰到她脆弱的神經,或叫激活她對關愛的病態需求,而發生親密關係的衝突。

焦慮性格的本質在於無名擔憂。當事者內心現實是:怕失去重要客體的不安全感,長期處於害怕孤獨、失落的預期高焦慮。由此,焦慮型的人會發展有一系列“本領”:做事極端認真、對人掏心掏肺的好,以贏得親密關係人的接納,以防備被分離恐懼。他們運用這些“本領”的動機完全是無意識的。

D女士就是這樣一個焦慮型人,結婚之前,因她的溫柔善良、認真單純而吸引了男友的青睞,她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完全被接納的“父愛”,享受着嬰兒般無所不能的幸福感。令她始料不及的,當時間還原了老公的真相,他也渴求愛,也有任性的小男孩一面,而不是隻能給予愛的“父親”時,她崩潰了。

婚姻中的女性,很多跟D女士一樣,最初是很開朗、溫柔知性的淑女,漸漸地變成了她們最初形象的反面,躁鬱、強勢、情緒化的怨婦。究竟是男人太無理、欺負人?還是女人太懦弱、性格嬗變?抑或其他?

現實幾乎總是,對於親密關係的受傷,誰是“元兇,真兇”永遠模糊不清。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也說明了關係的衝突,肇事者很難找。客觀說,受傷的雙方都是肇事者。但在那些由小女人變成怨婦,如D女士的故事中,彷彿令我們看到的是,女人是受害者,男人是迫害者。

的確,男人在婚後“變壞”的多而明顯,女人多是被傷,或被動“變壞”。一旦婚變形成,我們看到的表象都是:女人因受傷而情緒失控、失眠,而男人是越發沉默、夜不歸宿、逃避責任。若我們仔細分析婚變的動因,會發現,那“傷害”或傷害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女方心裏堆滿的怨怒,即,因神經質性格,因缺愛感而生的躁鬱情緒纔是戰火暴發的源頭。

親密關係,倘若一方的心裏多是柔情與信心,或者,若沒有堆積的怨怒,那戰火是點不燃也燒不起,又哪來傷害呢。正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道理。

親密關係的某方受害,並不單是,或不是另一方的“心太狠”,而主要是受害方本身的心態弱,是自身的製造不安全感的焦慮性格,像刺蝟滿身的刺一樣傷着感情的鏈條。

2,產後抑鬱的背後(這裏,指的抑鬱症

不少女性,她們婚前孕期都好好的,卻在產後抑鬱了。

有些產後抑鬱的婦女,婚前和孕期就已經有明顯的抑鬱跡象,只是被自己和家人忽略了;有些婦女產前是沒有任何抑鬱跡象,但說明在她們基礎性格里是有抑鬱特質的,否則是不會在產後突發抑鬱。生產,只是促發她抑鬱的外因。

生產對女人來說,應該是生命的收穫、幸福之至,意義非凡。那爲什麼她們“選擇”此時抑鬱呢?

抑鬱症性的反應,是不分年齡和場合,它可能發生在生命的任何時段,最早可在嬰兒期。如若在18個月內的嬰兒因故忽視、被遺棄的話,嬰兒是體驗着孤獨、憂鬱的恐懼情感。女性之所以“選”產後抑鬱,正是生產期有如下的隱喻,反映了產婦如下的心理背景:

(1)生命的原始恐懼。人只有分娩時,纔會喚起人最原始的分離恐懼。產後突顯抑鬱,透視了當事者存在深刻的分離情結。若母嬰期間,嬰兒經驗了過度的分離焦慮與抑鬱,比如,1月至數月之久的分離,或不斷變換撫養人等情況,那麼她,很容易在她生命的第二個母嬰期(生產期)感受到分離的抑鬱。

(2)產後透過看嬰兒,切實看到了曾經柔弱無助的內在自我,從而喚起了自我孤獨害怕的壓抑感。

(3)喪失愛的恐懼被喚起。相對親密關係中的客體,新生兒象徵愛的競爭對手。產後突顯抑鬱的人,或許呈現出害怕不再被愛的擔憂,那是一份很重的喪失。若她在早期經驗過-出生的弟妹“搶走”了父母愛的痛苦體驗,那她更容易在產後出現失落感。

(4)缺乏愛的能力的映射。當有自己的孩子時,突然感覺缺乏照顧和撫養的自信,會因此感覺無助和沮喪。產後抑鬱,反映了產婦內心還是一個想喫奶的孩子,或是一個欲被愛的少女。也可能反映出,她因爲缺乏被愛的經驗感受,故也缺乏愛人的經驗與自信。

產後抑鬱的動因很複雜,但透過以上幾點產後抑鬱的解讀,已不難理解那些初爲人母的她,何以“選”在產後抑鬱。

3,情緒的出口

焦慮症和抑鬱症,是兩個不同的情感心理病,但作爲在婚姻關係裏的過激反應,它們是有共性的情感病。爲找到情緒的出口,首先熟悉下它們的區別。

區別一,內心感受不同。焦慮型人,常有莫名的預期擔心,甚至感受着惶惶不可終日的緊張,他們在人際互動時總會不斷叮囑對方:凡事小心、千萬注意。而抑鬱型的人,總是對過去的追念、介懷,對當下感覺無趣,甚至有“世界末日將至”的絕望感,人際相處感覺冷淡。

區別二,內在動機不同。焦慮型人是渴求被接受,和絕對的安全感,親密關係中是按己所需要求於人。抑鬱型人是渴求被愛,和絕對的重要感,關係中高度敏感他者對自己的看法,動輒易怒、自虐。

他們的共性之一,都因爲缺愛而導致極沒安全感,缺邊界意識,於親密關係中,無意識的侵犯對方的感受和需求。共性之二,神經質的敏感脆弱,一旦被現實誘因喚起對喪失的恐懼,會即刻出現躁鬱、失眠等症候。失眠,僅是一個身體符號,代表着內心“憂患”被某人或某件事引爆後,一種預感威脅的緊張彌散。需要明白,憂患意識,是焦慮抑鬱型人的人格特質,他們所經歷的情感痛苦,嚴格意義上說是自身性格所致,而非關係中的他人所害。

那麼對婚後焦慮、產後抑鬱者的情緒出口,我們可以這樣考慮:從現時的角度,接受“合理”的情緒。就像人患感冒,它算不上啥病,卻令人不舒服,但只要我們接受那必然、合理的不舒服,多多休息,自然會好。對待負情緒也一樣,它本身不是問題,只是心有擔憂的一種必然結果,我們只需接受它、陪着它就是。情緒處理的原則是,不迴避、不隱藏、不自責,不帶傷害的表達出來即可。

以前面的分析得知,焦慮型、抑鬱型的人,情緒爆發多由於脆弱的自戀受挫,由於缺乏自我欣賞和愛的能力。因此無論你是婚後焦慮,還是產後抑鬱,走出情感的低谷,應從學習接受自己,欣賞自己做起。長遠看,應從改善自己的性格做起。雖然,這是說起容易做起最難的事,但卻是通向治癒之路必然要做的,你若願把它視爲提升自我的目標,就值得你去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