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有關精神悖論的感想:因果共生

我們無論是向內的自我探索,還是向外的世界探尋,你都會相遇那些神奇的悖論謎題——

因果共生

* 不幸的幸運。理解這份感覺是:許多的壞裏有好。如,在自我認識中,很不幸地看到了自己的醜和陋,但因此得知該怎樣修繕醜陋,這是很幸運的。

* 無罪的罪犯。它在說明罪人身上有悲壯的清白,就跟無聲的吶喊、笑着哭一樣。這般現象,多是荒誕法治的產物。

* 羞恥的快感。重點不是快感,而是性美感裹上了“髒”外衣。確實,有些人在欲體驗性快感,或正體驗性快感的同時,體驗着高焦慮—恥感。比如戀物癖、戀童癖、施受虐狂、偷情等。這是人慢性積壓卻壓不住的性本能,躲在道德髒外衣下面的病態式做愛。

* 要不能要的東西。諸如欲愛不該愛的人、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這些映射了人的基本屬性之一:反向動力。

* 聰明的白癡。意味着複雜得乾淨,大智若愚的簡單。

* 勇敢的怯弱。沒有畏懼未必是勇敢,能承認軟弱、知道妥協纔是真勇者。

* 空虛的富有。窮到只有錢的炫富,無疑像乞丐活在金殿堂。

*·善惡共存。有人是很善良的傻瓜,如老好人;有人是那麼惡毒的善良,如批評家。後者不太受歡迎,但卻是了不起的壞人。人究竟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早已是明白的疑問。

* 輕的最重。人的壓力有N多種,但重壓往往不是大災大病,而是輕於鴻毛的無聊-空乏,它可能壓垮你的整個人生。

* 堅強生於懦弱。通常我們討厭懦弱嚮往堅強,卻不知弱是強的條件,在埋怨懦弱的同時也遠離了強大。

* 獲取始於喪失。如,人的誕生,喪失了子宮的溫暖與保護,卻獲得了新生命的開始。換言之,衰亡始於鼎盛。

* 有一種感覺叫甜蜜的憂傷,那憂傷將成爲人賴以存在的快樂小屋。

* 有一種過癮叫受虐,那受虐像是獲取快感的加害。

* 有一種成長叫停頓,因那停是淡泊,頓是明志。

* 有一種成功叫失敗,因他獲取財富後卻不見了才氣。

* 萬事本有因果,因果卻像手心手背,無序無縫。有時,執意因果反被因果捆,類似鑽牛角尖的痛。這個世界的許多事情,早已混沌到沒了因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