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親密的互害

借連續劇《愛的階梯》談論親密的互害,或叫,愛在恨的關係。前50集都在反映人際間的虐情或愛的扭曲,作爲大結局千篇一律的需要,近尾聲才倉促地演繹了愛如何化解了恨。雖說劇情有些奇葩,但整個劇在表達人類“愛恨關係”的主題上,還是比較深切。

下面以《愛的階梯》中的三兄弟,談談什麼導致親密的互害?

先介紹下三兄弟:張皓天、宋子楊、路峯,是親梅竹馬、共甘苦的好兄弟,其中張與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在他們風華正茂的而立之年,卻被上輩人的恩怨,分裂着他們純真的友情、撕裂着他們各自的親密關係。三兄弟的愛戀取向,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三類型的愛情關係。

(1)虐情到成熟的愛

張皓天,是該劇塑造的有能力有當擔的完美男子,是現實中女人心中的偶像。他跟陳秋妍之間,從虐情式的愛,發展到比較成熟的愛。所謂成熟的愛,指雙方均能給到對方依戀和獨立需要的滿足。所謂虐情,指對感情的索取和虐待。

說張皓天有虐情,是指在愛情和兄弟情發生衝突時,他把愛情讓給兄弟的做法。這一做法,彷彿是他更愛兄弟情,但後果卻是:兄弟宋子楊因是一廂情願而並未獲得被讓出的愛情,陳秋妍因被“轉讓”而深感被棄之辱。三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淵。

看出,張皓天以寬厚之愛,辜負了愛情的同時,也縱容了兄弟的自戀,這迫使他們三人,在充滿尷尬與怨恨的關係中互害着。

愛情,本該在兩情相悅的關係裏存在。相愛的人,若感受着壓抑、怨怒,只能說他們把愛扭曲到了一個虐情的境地。

張皓天和陳秋妍在經歷了愛的波瀾曲折後,有了愛的醒悟。如,陳對張的表達:“浩天,我們犯下的錯誤,就是犧牲自我去成全他人的幸福”。這句臺詞揭示了:他們曾經的犧牲精神,即虐情式的愛,未必成全的是他人幸福,反倒是對人的中傷。

感情走到後面,對張皓天而言,無論是對親情還是愛情,他都是一個有責任、有愛的能力的男人。而陳秋妍的愛,卻有點怪誕不經。

順便說說陳秋妍。編劇把她塑造成了一個苦難、堅韌、柔情,被男人愛到死去活來的完美者。完美者的愛有點可怕,因她完全以犧牲自己而成就他人,尤其是她得了白血病之後,對愛情的顛覆性表達:放過我吧,因我不愛你,以前的愛都是假的。明白人都知,那樣自虐的放棄愛,對他人未必是幸福可能是重創。若真是怕拖累對方,完全可對愛人表達真實:我患了癌症,我對你的愛沒有變,但我拒絕跟你結婚,或說,我尊重你愛我的權利,但我有拒絕接受的權利。

更虐情的是,陳秋妍患癌後,並不怕拖累愛她的宋子楊,讓宋呆在自己身邊很長(近20集)時間。儘管這是編導的虐情劇所需。但藉此,我們要對愛正本清源:愛是單純的,不應混雜其他目的。陳秋妍與張浩天是互戀,那麼病患中接受戀人的陪伴與愛護是天經地義。所以,陳以不愛張爲名而接受宋子楊的陪伴與愛護,實際在傷害張的自尊。

愛的本質是真實。陳秋妍隱瞞真相的愛,我不覺得很高尚,倒覺得是虛僞的聖潔。親密關係,如果湧進太多“爲你好”而謊稱“我不愛你了”,那也不是道德,而是荒誕的救助。

影視編導總是很垃圾的呈現“偉大犧牲的愛”,卻不顧,愛是情感的真實流動,不是高大上的誓言。在愛的關係中,如果你的愛沒有使對方感覺溫暖,或是令人感覺的負累,那不叫愛,那叫滿足你自己“完美”需要的託詞。

不過現實中,的確難有單純的愛,也的確存在奇葩電視劇所演繹的奇葩愛情故事。這隻能說明,人們對愛的理解有很多誤區。

(2)自戀的愛

宋子楊,一個胸有志向但能力欠缺、情商偏低的富家公子。愛的關係裏他是輕度自戀狂。自戀有健康與病態之分,病態自戀主要指有誇大的自我價值和優越感,缺乏對他人需求的感受力。

宋的自戀式愛反應在兩方面:一是,他毫無邊界的施愛。他跟張皓天同時愛着陳秋妍,但兄弟兩愛的方式迥異,張對感情比較成熟:因爲我懂你所以愛你,並尊重你。宋是一廂情願:因爲我需要你所以愛你,並想佔有你。

二是,他自戀的愛着他的理想幻象。似乎他爲了愛可以放棄一切;他沉溺在愛的索取中,不管對方被他的舉動弄得多麼慍怒,都不影響他一意孤行的愛到底。他偏執的相信他自己:絕對是被自己看上的“完美者”所愛,陳秋妍就是他自我理想的完美投影;自己決不能也絕不會輸給被他嫉妒的張皓天。

說宋是輕度自戀狂,是因爲他對愛情有股傻勁的執拗,愛得坦蕩而單純,未有傷害性後果。生活中的情愛關係,其實有很多是自戀式的愛,以及病態的親密關係,最終受傷的人是自戀者本人,但自戀者會固執的歸因是他人的無情在傷害自己。

(3)偏執的愛

路峯,一個高智商但有偏執人格障礙的男子。親密關係中他是有滿腹仇恨的角色。撇開他的商業才能和復仇行爲、以及復仇所傷害到的各種親密關係,單從愛情看他,他對張樂美的愛,是深切而執着的。但因他的偏執人格,他對張樂美的愛又是極端自私和控制性的:你是我的就要絕對服從我,我可以背叛你,但你絕不能背叛我。延伸到其他關係是: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你若負我,我誓要你以十倍償還。

偏執的愛,是因其自身缺愛。一個人在生命的早期,若父母缺位,或父母扭曲的養育方式,會使孩子的內心情感、被愛的感覺,始終是一塊匱乏地,之後可能成爲永遠填不滿的情感黑洞,導致性格上的極端。

路鋒內心的情感黑洞,積攢了很深的憤怒與毀滅欲,這驅使他活在各種恨的關係,以至跟張樂美之間,亦充斥着恐懼的暴虐。路鋒對樂美的愛,硬生生被他的偏執,弄成了一對施受虐關係。

相比下,張樂美對路鋒的愛,顯得更深刻而純粹,代表了一種真正的愛:沒有因爲路鋒的身份、偏執、仇恨等而放棄對他的愛,即使張樂美后來選擇離開路鋒,她也依然不棄對路鋒病態之舉的挽救,這仍是基於愛的作爲。真愛的意涵就應是這樣:對愛人的愛,是愛他的全部,而非他的某部分。所以她纔是一個在恨的關係裏堅守愛的人。現實雖罕見這樣的愛,但該劇對張樂美形象的塑造,映射了什麼叫真愛。

偏執的愛,也是一種掠奪性的愛。比如路鋒,利用了各種情感關係,如兄弟、養父母、合作伙伴等,企圖把他曾經遭受的被掠奪、被拋棄的愛,以十倍的努力,以瘋狂的形式奪回來。

體現掠奪式的愛,此劇較深刻的還有兩人物:楚振華、宋天成,這兩個老闆之間的博弈,道出了何爲親密的敵人,並從另一角度呈現了本文想揭示的主題:什麼導致了親密的互害?解讀兩老闆:楚振華,他爭奪資源並非以盈利爲目的,而是以踩死對方的自尊爲最終目的,他從一個人性有點惡的普通人,逐漸變成爲了冷酷無情的魔鬼,深層的原因是他人格里的偏執,驅策他必須拽住與他匹配的對手,才能滿足他破壞性的攻擊欲。所以,當宋天成不陪他玩“你死我活”的競爭時,他氣急敗壞地怒斥宋是懦夫,是孬種。

而宋天成,卻從商場上的梟雄,蛻變爲了一個溫暖的父親。這個點,反映了“愛在恨關係裏”的特性:人性對虛榮的追求,被裹進了帶有敵意的合謀關係;殘酷的利益之爭,抹殺的是雙方的親情和愛情。當宋天成體會到自己的尊嚴、親情、愛情被銅錢洗劫一空時,他人性中的愛——理解、寬容、責任才重現出來,包括他誠實的懺悔,也是愛的表達。一對商場的親密敵人,最終一個是被愛喚醒的慈父,一個是被偏執毀了自己的怨男。

對愛的思考

愛到底是在恨的關係裏,還是恨在愛的關係裏?通過《愛的階梯》三兄弟的愛情故事透視,當愛被扭曲後,親密關係質變成了敵視關係。關鍵的,那份恨關係要經歷很長的痛苦階段,這階段可謂“恨在愛的關係裏”胡攪蠻纏,而人心深藏的、未實現的愛,卻在傷痕累累的仇恨中,或委屈或堅強的等待着,等待被修復被善待的那一天。

愛是很玄奧的東西,既厚重到不可計量,也輕薄如空氣;愛亦像人的生命,既彌足珍貴,又脆弱不堪。人們對愛這個字,也似乎變得越來越陌生、世俗,對愛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混亂、功利。

每一種愛的背後都有滋生它的土壤。然而,現實生活中的虐情、自戀、剝奪式的愛,遠遠多於成熟的愛。這似乎在警示我們考慮,如何能做到愛一個真實的人,而非一個人身上的“自我投影”?終究是每一個渴望愛、渴望親密關係的人,最應該用心研究的學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