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週記】小人物們 (一)


(一)

一天早晨,宿舍裏的其他人全都上課了,那天碰巧沒課,本可以睡個舒服覺,但在睡夢中被爭吵聲吵醒了。被吵醒後的人總有下意識的憤怒,我便一臉敵意地看向門口,以爲是學生自己的鬧劇,可仔細聽了半天,卻發現爭吵中的聲音略顯嘶啞、口音很重、不像是年輕小夥。直到耳朵清醒後我才明白,原來是學校領導與清潔工發生了口角,具體原因好像是因爲清潔工大爺沒有清掃乾淨地面,但他覺得已經很乾淨了。

上了大學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很怪誕的現象,不是所有人都會上廁所。每次進入衛生間便猶如進入了化糞池,好幾次都不已去了二三樓如廁。這是我見過最骯髒的衛生間,所以我對打掃衛生間的人時常肅然起敬。有幾次早上進入到剛打掃完的廁所時,我眼前便煥然一新。惡臭很難被除淨,但至少可以呼吸了,污漬也幾乎沒有了,便池面壁都翻出來新白,心底裏舒適。我見過幾次清潔工大爺打掃,拿着拖布不留縫隙地挨着牆抹着前進,到頭後又拐過來順着溼地邊緣再抹着前去。一來二去,衛生間也耐呆一點了。

從唯結果論看來,大爺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可他依舊滿足不了評判的人,評判者又很愛吹毛求疵,將力爭完美變成了一種行爲壓力。我很不想用“環境惡劣”來形容晚間的廁所,像是打了素養與教育的臉,可終歸找不見其他的詞彙。在黃土老家裏的廁所是直坑,無燈,漆黑一片,惡臭味撲鼻。可即便是在那裏,都沒有在大學廁所裏受過乾嘔的生理反應。我是個耐不住噁心的人,但大爺不是,活到像他那個年紀的人無慾無求到沒有必要爲了消極怠工而偷懶。

那天大爺的示威只是發散委屈的方式,不敬或不努力都顯不出來。我站在門後透過門縫看着他一邊拿着拖布一邊向後清掃一邊又在辯駁,像是個七八歲犯錯的孩子,怎麼辯解都得不到尊重。

辯解就一定無理取鬧的嗎?辯解其中的委屈就一定是無病呻吟的嗎?

這便是我的不惑了。


(二)

說起尊重,西西弗的員工對坐在外側讀書的保安大叔就很尊重。西西弗是消費閱讀區,每一位坐在那裏讀書的人都要消費西點或是飲品,價格不菲。保安大叔是個例外,西西弗的員工免費讓他坐在那裏看書,他也不好意思往裏面坐,便挑了個最外側的桌子坐下了。手中拿了一本海明威的《喪鐘爲誰而鳴》。

“海明威好啊,海明威真的好。”

他看到我拿了一本《永別了,武器》,豎了個大拇哥給我。

整個西西弗裏,只有大叔帶着個口罩。將書架到桌子上,背一弓,身子一前傾,便一頁頁翻着看了。

我湧上一種愧疚,《喪鐘爲誰而鳴》啊,書名都顯得諷刺。在自我辯解中,我承認我沒有像他這樣愉悅看書的心態。活到老,學到老,有一些人一生都在踐行這個理念,即便他看起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可那幸福的張力是無法隱藏的。

脫離一些深層的思考,再去看看身旁坐在西西弗的人們和裏面的員工:靠牆角的女孩正刷着高考題,一旁是一本單詞書,瑪奇朵的背後藏着一本王后雄;正前方坐着三五個打字的青年,不知他們是否像我一樣把我寫進他們的文章中;靠着商城玻璃的是一對年輕母子,小孩子看着插畫,兩條短腿在空中倒騰,母親則看着是一本烹飪的書,連衣裙襬落在了腿上;往大叔那個方向看去,有一個白襯衣的中年男性皺着眉頭看着一本《三個火槍手》,挽起的手臂上裸露着半條紋身,有種悍猛的柔情……

我想,小人物們的浪漫便盡數體現了。


(三)

聊點可觀的吧。

我愈發覺得自己有些偏執了,這種偏執是來自骨子裏的焦慮。現代人難以掌握自由,當他們有了時間去決定自己的事情時,大多數人選擇了娛樂。

“生活多苦啊!”大多數是自己懈怠後的自我安慰;“落俗不可避免啊!”大多數是自己無法忍受不落俗後的定論;“愛我吧,喝酒吧,麻痹吧。”大多是脆弱潛臺詞的表象。

絕大多數青年是小人物,這種“小”不光基於同齡因才華、聰慧、家世甚至外貌出衆的人,還包括了中年人。世界是未來的,但永遠是現在的。中年人有自己的傲慢,白巖松之前的驚愕足以證明,即便是像他那樣的知識分子也無法做到實事求是。

青年的表象並沒有新聞裏說的那樣美好,當真實狀態沒有顯露後,大家便無以爲中國青年都是欣欣向榮爲國奉獻的陽光少年,但真實卻是十幾歲的少年忘了少年的爛漫與偉大幻想,潛入所謂現實中覺得生活無望。

大多數人都是小人物,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活法。小人物的活法可以是碌碌無爲,也可以是厚積薄發,蠻無所謂的,但有所謂的是,小人物們會知道自己想要的真正是什麼嗎?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朋友圈裏一些步入大學的同學便開始感慨,“好好珍惜現在,大學沒有那麼美好”。之前看了一個視頻裏說,即便一些通過不擇手段考得名校的人在大學是註定被淘汰的,原因在於他連教育的終點都不知道在哪裏。

小人物們大多是可悲的,任人擺佈、隨波逐流,所謂自由在他們身上體現的只是表態的自由,所謂權利也只大多是享受呼吸的權利。可小人物們又大多是亢奮而又倔強的,只不過他們的倔強往往藏在了娛樂的膚體下,在玉體的評論中,在仰慕別人青春的視頻裏。

時至今日,成功學的標杆愈加固化,我們也愈加尋不到方向。努力,都知道要努力,奮鬥,都知道要奮鬥,在大信息時代沒來臨之前只有小部分人知道努力奮鬥前橫跨着背景與天賦,勵志顯而易見,但現在不同了,背景天賦已不足滿足人們的成功獵奇,而又引用了“內卷”等更爲科學的概念,反覆強調反覆解說。一羣學識不夠的人在內卷壓迫下更繳械投降,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又提不出解決方法。

我想,從古至今小人物們的可悲便盡數體現了。


(四)

前幾天看了一場音樂會,是鋼琴三重奏爲核心的樂團所演繹的電影序曲,每一個都是熒幕經典。

坐在我左側的有一對母子,是因爲鋼琴老師的推薦而來到這裏的。兒子明顯是個多動的孩子,雖然安靜,但一直活躍着身子。

“你最喜歡哪首曲子?”
“不知道……可能是這首吧。”
“這可都是名家啊……這首是……那誰的曲子,很典雅的。”
“嗷嗷嗷,我就覺得不錯。”
“你看那鋼琴師的手型,學得點。”

男孩沒有搭話,站在椅子前扣着椅把兒。

十年前母親接受了老師的建議帶我去聽克萊德曼的音樂會,說是爲了培養藝術素質,時至今日我已記不清那年所彈的一首曲目,唯獨記得母親的話:

“你最喜歡哪首曲子?回家跟我好好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我爲什麼喜歡它?如果今天讓我在把《水邊的阿狄麗娜》反反覆覆聽上二十多遍,我也只會用好聽來形容它。只是不比當初,我的“好聽”是由衷的讚美,不夾雜一絲討好母親的意願,而我也願意去聽二十遍《水邊的阿狄麗娜》。

這是藝術素質帶給我的嗎?難以給出答案,不如你問問那個多動的男孩,可惜的是,在音樂會還有三首曲子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


by 佐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