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者

我发现自己正在无可遏制地变成一个“虚无主义者”,甚至或许已经是了。

印象中最早听到关于这个词的详细说法是在早年间流传网络的“老罗语录”里,当时他在某一个段落里讲到过“极端的理想主义者跟虚无主义只有一步之遥”的观点。讲述过程中他对最终成了虚无主义者的人态度相当轻蔑鄙夷,认为他们不够坚韧,过于脆弱玻璃心,号召年轻人不要堕落成和他们一样的人。当时我惕然自警,内心多次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误入歧途,并对此深信不疑。没想到多年以后,当我自己渐渐“成为”当初讨厌的人,才明白其实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标签而已,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心态上的成熟。

我觉得人不能被标签束缚,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标签。标签只能概括我们身上很小的方面,远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不过现实往往是,我们痛恨标签,同时又无比渴望标签。就像狗仔队之于明星:后者厌恶前者的过度关注和暴露自己的隐私,但又渴望有关自己的八卦花边出现在粉丝面前,因为非如此不能保持长久的热度和流量,毕竟他们又没有强悍到只靠作品就足以行走江湖的地步。

态度的转变总有具体原因,于是我努力剖析自己何以发生如此转变。找到的第一条理由就是万物终归寂灭,一切终将消失。无论多大的功名,无论多牛的物种,无论多貌似庞大的星体,最终都将化作尘埃,归于宇宙的热寂,意识到这令人无比绝望的真相后,人很难不因此变得虚无吧,我想。我本身也算是天体物理学爱好者,看多了宇宙星辰的故事,很容易意识到地球和人类的渺小,如果连银河系都不值一提,你要我以什么样的心态对抗这几乎无解的巨大虚无感呢?因此我的手机里长期保留着一段“从地球旅行到宇宙边缘”的视频,每当我觉得心情超级抑郁的时候,我都会翻出来看一看,这些年它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找到的第二条理由是 ,人类及自身的存在本质上毫无意义。我也是经过了多年的阅读思考,才最终意识到这个重要的人生真相:宇宙没有目的(不敢肯定),人生没有意义(毫无疑问)。我们存活一世,不管做了多少事,影响了多少人,本质上来看,最终都毫无意义,即是佛家所说的“空”。但人类又是个特别执着于“意义”的物种,做什么都要追求点意义(虽然这么干本身也全无意义),所以人类搞出了宗教、国家、民族这些东西,来为原本无意义的人生赋予一点意义。可是即便如此,也仍旧无法掩盖人生没有意义的事实——虽然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未必是坏事。

第三条理由大概是,由于性格原因,我不想陷入“功利主义”的漩涡,最终阴差阳错投向了“虚无主义”的怀抱。有时候我很羡慕那些目的性很强的人,因此他们做事的效率往往也很高,但我也深知自己可能终生都无法成为这样的人,或者说短期还有可能,但无法长期违拗本性,最终变成这样的人。人生绝大多数时候,我还是跟喜欢读些没什么目的的书,交些没什么目的的友,做些没什么目的的事。

也许许多人会认为,成为了虚无主义者,那不就觉得一切都没意思,甚至连活着都没必要,只剩下一心求死了吗?其实在真正的虚无主义者眼里,就连求死本身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根本没必要。你既然能毫无意义的死,为什么不能继续毫无意义的活呢?反正你都这样活了这么久了。

我反而觉得虚无主义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它让人放弃执念。当你一心一意只盯着眼里的目标时,你很可能会因此忘记了全世界,而那个所谓的目标,多年以后来看或许也只是你人生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我想起电影《夺冠》里的一个情节,主教练郎平主动给日复一日艰苦训练几乎没有假期的队员们放假,让她们去谈恋爱、去会朋友、去娱乐休闲,她对她们说,你们的人生不应该只有排球。追逐目标时当然应该全神贯注,但并不代表最终没能夺冠就因此痛不欲生否定一切,所以佛家才一直讲“破执”。人生的执念实在太多,不破除执念,你将永远无法解脱。所以也许虚无主义者最好的人生态度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行事时心无杂念,事过后了无牵挂,我想这也许应该是所有人的生活态度。

对于目前深陷虚无主义的我来说,最终如果走的出来,很好,如果长期都走不出来,我觉得也不错,我也能接受,至少没有更差。我想这就是此刻的我,对于虚无主义最好的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