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有關精神悖論的感想:完美的缺陷

我們無論是向內的自我探索,還是向外的世界探尋,你都會相遇那些神奇的悖論謎題——

(二)完美的缺陷

* 若命題“缺陷的世界”或“醜惡的世界”,當然亦可命題“完美的世界”或“善良的世界”等等。本來,一個無所謂優劣的單純世界,完全被千奇百怪的世人變得是奇奇怪怪。

* 缺陷的本質。生物最大的缺陷是死亡,它最完美的新生也基於死亡;人的最大缺陷,是不接受缺陷。

* 人的本性不喜缺陷,總是想方設法隱藏缺陷,甚至不承認缺陷。或許,正是我們不完美才要追求完美,可缺憾的是,許多人在求索完美的途中累得傷痕斑斑、越發殘缺。

* 缺陷之痛。人的缺陷,給人以無限深刻的痛,其痛苦感受亦百怪千奇——如撕心裂肺,萬箭穿心,惶惶不可終日。。。爲逃避痛苦,人性發展了種種防禦的方式和能力,如謊言、苦肉計、症狀氾濫、成功、成癮、皈依佛門等等。

* 缺陷之恨。因缺陷帶給人的不快、傷害或災難,人不得不對它報以畏懼或敵視。

* 缺陷之美。命題“世界因缺陷而美麗”,這是人類的幻想,也是世界的實在。如,自然界的殘月、雷電、狂風、海嘯;如精神界的悲劇小說、悲情電影、斷臂維納斯、醜陋的敲鐘人…給人的都是或震撼、或靜謐的美感。

所以,完美是對缺陷的犒勞。

* 聽說“胖子是穿着盔甲的勇士”,我便想,瘦子又何嘗不是“一杆脆弱的紅纓槍“呢?世上的事本無完美。

* 人爲什麼要追求沒有的事呢?或許,做“無中生有“的事才能體驗什麼叫完美。

* 惡的善。不是所有的善都是善,過善跟惡一樣。比如沒原則的善良,在懦弱的好人那裏是釀成與外部人際關係、包括自己跟自己不平衡的一種暴力。再比如,父母對孩子的全方位犧牲,其實是對孩子獨立個性、創造性的全面扼殺。

* 善的惡。也不是所有的惡都是罪惡,比如,對虛僞的揭露、對惡人以惡的懲戒。齊澤克在《實在界的面向》裏有寫:“惡是人們將惡走向善過程中的善;只有戳傷你的那支矛,可以治癒你的傷”。很多情況下,真善是藏於惡的後面。

* 若對善惡做選擇,我們寧願要善良的惡,不要惡劣的善。猶如,我們寧可做心懷善意的“惡人”,不做虛情假意的“好人”。

* 對成長而言,如果說怯懦是強大的動因,那麼就應尊敬怯懦而不用詆譭;如果智慧是源自匱乏,那麼就應感恩匱乏而無需痛恨之。

* 對價值而言,如果說意義是在挫敗中提取,那麼挫折便是人的最貴重之物、失敗堪稱人最美的遭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