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逻辑谬误|牢固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

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能够让我们辨别理由是否足够充分地推导出结论,更有利于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同时,很多人经常在跟他人争论的时候被"神逻辑"所辩倒,知道这些,就能够在跟人辩论的时候占据一些优势。

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常见的逻辑谬误,先来看几个例子:

  • 1.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找到好工作,说明名牌大学能创造优秀人才。
  • 2.某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上周六召开,24名听证会参加人全部赞成水价上涨,所以本次价格调整是正确的选择。
  • 3.我觉得你现在必须做一个决定,要么和她分手,要么就忍着凑合过吧。

好,这三个例子是不是听起来挺熟悉呢?我相信你在生活中都有听过类似的话。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那么一回事,但其实都有问题。我们一个个来解析。

第一个例子: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找到好工作,说明名牌大学能创造优秀人才。

这个例子存在因果倒置谬误。优秀人才一定是名牌大学批量生产的吗?会不会是本身就是因为ta们就比较优秀,才能进入名牌大学呢? 这可能是把原因当结果了。类似的因果类谬误还有一种是把相关当因果。

比如,数据显示,长得好看的人普遍收入更高,所以我应该去整容。但其实长得好看和收入高只是相关关系,并没有因果关系。

相关就有很多可能性了,比如是因为收入高所以有钱打扮、看起来好看,还比如是因为长得好看的人普遍自信,而本质上来说是自信的人收入更高。所以,对所有的因果类的解释,我们都要多加注意,如果作者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不要下意识地接受。

接着我们看第二个例子:某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上周六召开,24名听证会参会人全部赞成水价上涨,所以水价上涨是合理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来水价格上涨是合理的,因为听证会上所有人都赞成,听起来好像是那么一回事,其实这里用的是诉诸公众谬误,认为"大部分人“同意的就是对的。而且还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制造了一个“伪公众“的概念,让人误以为听证会上24位参加人就是代表了所有人,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这24人的背景和立场,他们支持的比例与实际民众支持比例到底有没有关联?

最后我们看第三个例子:我觉得你现在必须做一个决定,要么和她分手,要么就忍着凑合过吧。

同样,我们来梳理下背后的逻辑。这句话的结论是"要么分手,要么忍耐",背后的前提假设是"你只有目前这两个选择,分手或忍耐。

好,相信你随着这个思路分析,应该看出来,这句话是在将所有可能性局限在两个固定的选择中。假如你是当事人,反问一下,是不是真的只有两个选择? 会不会有第三、甚至第四个选择呢?比如说和恋人进行一次深度沟通,又或者先彼此冷静一段时间。

跳出思维枷锁,你会发现办法总是比问题多。

这种谬误叫虚假两难选择谬误。

如果对方在说服你时,用了 “不是.....,就是......"、“你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因为不能.......你只有一个方法......." ,这一类的句子,很可能就在用两难选择谬误来误导你。

谬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身边看到的文章、新闻、广告、甚至亲朋好友说的话,都可能存在谬误,误导着你。

一旦脑海中有了这样的一些谬误,不仅很难做到独立思考、容易被他人利用,还会让自己的发展受限,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面,焦虑迷茫却无法解决问题。我一直在说 "跳出圈外才能找到答案" ,不仅仅在说我们要跟自己圈子以外的人交流,更是在说我们要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式、破除这些逻辑谬误,找到真正的问题突破口。

总结一下我们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吧,我们认识到独立思考对我们很重要,理解了独立思考会受到四个误区的影响,分别是自我为中心、盲从信息、眼见为实和简单归因。为了破除这四个误区,我们需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建立独立思考,这四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找到讨论对象;第二,检验证据效力;第三,发现前提假设;第四,提防逻辑谬误。通过这些步骤,我们看清了整个论证过程,我们发现了那些看不到的信息,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圈外商科学习笔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