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自己的語言

盡力避免無效、低效語言的出現。

無效、低效語言主要指繁瑣、拖沓,類似口頭禪之類的實際意義不大卻高頻使用,對教學效果產生不良影響的語言。比如:“是不是”、“注意了”、“好”等等,這些無效語言會破壞語言美感,擾亂知識的系統性,甚至損毀教師形象,不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對此現象的危害應該有深刻的認知,及時發現問題,觀察反思,多加錘鍊,使語言流暢、精簡、凝練。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以新課改爲依託,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學科特點,整合區位優勢資源,不斷錘鍊和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進而提高教學效率;針對自己教學語言中的不足,做一個有心人,課堂做好記錄,課後經常反思、研磨,建立自己的語言案例庫,積極踐行“實踐——反思——實踐”的教學語言體系,肯花功夫,勇於創新;加強培訓學習,多向語言能力強、素養高的人學習,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和人格魅力,做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