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正確批評孩子,纔會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很多家長都會在批評孩子時對其吼叫,這樣批評孩子其實並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孩子的心裏更不好受,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家長批評孩子的方式、心態和時機沒有把握好,家長批評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從而養成好的習慣。

但是家長往往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摻雜過多的個人情緒,從而適得其反,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幫助的,像常見的錯誤批評方法有以下幾種:

1.家長太過情緒化批評

作爲家長的我們,是不願意沒事就數落孩子的,但是家長總是有被孩子惹毛的時候,這時,工作上的怨氣、家庭中的怨氣、對孩子的怨氣等等,都會對孩子一股腦的發泄出來。

家長對孩子大聲吼:“你說我這麼拼命掙錢,讓你喫得好穿得好,你說你怎麼就這麼不讓人省心!怎麼這麼不懂事...”

而孩子呢,被家長的氣勢嚇壞了,覺得自己真的不對,但是不會去思考自己到底哪裏錯了,爲了早點能讓家長髮泄完,會很配合地說一句,:“孩兒,知道錯了”。


2.翻孩子舊賬來進行批評現在的孩子

現在的社會,人犯了罪,法律也只是會處罰一遍;但是對於孩子過去的錯誤,我們卻總是舊事重提。比如孩子這次只是不願意收拾屋子,好多媽媽在盛怒之下,會聯想起孩子以前犯過的錯誤,像是沒寫完作業、早上不願意起牀、挑食等等...

聽你跟說評書一樣,把孩子種種過失大小不一,全部說完,孩子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感覺不應該來在這個世界上。

性格稍微倔強的孩子,可能會不服氣地反駁一下;但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常常會一言不發,感到非常自卑等...

但是不收拾屋子,而讓孩子覺得自己錯誤太多了,他還會去心甘情願的去改正這回的錯誤嗎?畢竟“債多不壓身”。


3.不分輕重緩急的去批評

孩子有時犯錯誤,是帶着僥倖心理的明知故犯,但有時候不是故意或者是刻意的。所以,有時候孩子犯了錯,也要先給孩子一些善意的提醒,讓孩子有個緩衝改正的時間,而不是急頭白臉的直接批評孩子一頓。


教育孩子心平氣和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批評孩子方法是前提,當我們面對孩子調皮搗蛋,要確保孩子能聽進去,那家長怎麼批評孩子才能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呢?

讓孩子心服口服,比吼孩子要管用的多。當你在吼孩子時,態度強硬,情緒失控,這個時候你跟孩子間的溝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我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而不是去發泄自己的情緒。真正的教育孩子是繞過情緒和孩子進行理智的交流,用“迴應”來代替“反應”。

1.我們應強調後果,而不是強調狀態

當孩子在一歲半以後,是能夠想象到事情的後果,並且根據推測的結果來決定處理事情的方式。這也就是說,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強調狀態對孩子是沒有用的。反之,我們要告訴孩子結果和其中的因果關係,來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爲。

比如,孩子在喫飯的時候左顧右盼,家長說“你看你喫個飯也不好好喫,瞅什麼呢!”這就是強調孩子當下的狀態,對孩子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孩子並不明白“不好好喫飯”有什麼不好的。

這時咱們可以這樣說“等下喫飯的時間就結束了,爸爸還要把碗收拾掉,如果到時你還沒有喫完的話,就會餓肚子哦。”

這句話讓孩子知道了“餓肚子”的後果和“不好好喫飯”的因果關係,就會重新思考“好好喫飯這件事”。


2.家長應控制情緒,對事不對人

當家長被負面情緒支配時,一不小心就會口不擇言,會把孩子的行爲和本質掛鉤,給孩子先扣上個“不聽話”“壞小孩”的大帽子。當發現自己情緒即將要爆發時,儘量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平復情緒的時間和空間,我們不要急於獲得孩子立即的妥協或者是積極的迴應。

我們可以儘量用冷靜的方式說出想法或者是擔憂“孩子,現在滿地都是你的玩具,我現在很生氣,我現在去房間呆一會,希望當我出來的時候你能把你的寶貝玩具收拾好。”

孩子是由共情能力的,當你大方地、冷靜地向孩子吐露出自己的感受,是最能激發出孩子的同理心。當然,孩子以後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3.我們可以用應該代替建議

像平時一些“命令式”的話語,不僅沒有尊重孩子,甚至還會妨礙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要是直接大聲吼:“快把玩具還給他!”這樣的強硬語氣,即使孩子服從,也並非是心甘情願的,甚至會激發孩子的叛逆,不管你怎麼說,我就是不!還!

這時,我們要是巧妙地使用“選擇理論”,用不是強硬控制的語氣給孩子建議和選擇,孩子也會更加配合。

“大寶,你搶了旺旺的玩具,旺旺很難過,媽媽和你一起向樂樂說對不起好不好?”

“如果你很想玩這個玩具,你可以去問問旺旺能不能一起玩?或者是拿你的玩具和他交換着玩?”

我們可以用恰當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爲給他人帶來了不愉快,能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並且體驗掌控感。


4.可以給孩子預留過度的時間

當我們想要糾正孩子時,不能期待孩子能夠馬上糾正,我們要時時給與孩子正向反饋。孩子在持續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家長的強制打斷會讓孩子感覺很糟糕,他們需要時間來消化信息、面對自己的情緒。所以家長在提出建議的時候,可以給孩子預留一定的過度的時間。

“寶寶,馬上就要到睡覺的時間啦,咱們再玩5分鐘,就去把玩具收拾好,然後上牀睡覺好不好呀!”這樣的表達方式相對於“睡覺時間到了,快去睡覺!”是不是讓孩子擁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由呢。

日常生活中孩子難免是會犯錯的,家長要是批評的話,就要告訴孩子哪裏錯了,怎麼去改正。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是要就是論事,不要給孩子扣上大帽子,,每個孩子都具有足夠的自省能力,只要家長有正確的方法,足夠的耐心,孩子所犯的錯誤、經歷的挫折都能成爲孩子成長的寶貴經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