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卷化時代,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脫穎而出?

隨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廣告呼聲,越來越多的父母把自己的幼兒推進了錘鍊學院,但孩子稚嫩的身心還沒有得到充足的成長與舒展,就過早地進行錘鍊,不是逆勢而爲麼?

然而,商家們爲了自己的口袋,父母們爲了自己的虛榮心,似乎是都卯足了勁、拼了命也要把自己罪惡的手伸向還無力反抗的孩子,斷送他們童年該有的歡樂和生命本該有的燦爛。於是,中國普通民衆從目不識丁到了內卷化3.0的時代,空懷一腔抱負然而熱情無處施展,成了青年們普遍的焦慮,面對現實的無情打擊,佛系、喪、躺平開始悄悄在這個世界流行。

我們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掉進這種痛苦的深淵,但現實似乎無解。人們解決的辦法就是使本已苦不堪言的內卷變得越來越內卷,以爲只要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他們就能達到終點。

殊不知,在教育的領域,在人生的長河,贏在起跑線的過早錘鍊,早已使孩子失去了生命的鮮活,成年後的他們已如一個個千瘡百孔的老者,垂垂老矣!那如何突破現實的桎梏,如何衝破常規的屏障,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贏得人生的一席之地呢?

我想,無它,唯把孩子的東西還給孩子。

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生命動力去尋找他們所熱愛的東西,讓他們在該玩耍的時候玩耍,盡情收集生命的能量,讓他們在願意起航的時候一飛沖天。

實現這一切,遊戲化思維可以一路引領成長,永不言倦。這是經400萬高知家長見證,實測有效的教育理念。

少年商學院的創始人張華,更是利用這一方法見證了無數被動、麻木的孩子的人生蛻變,他們變得積極、主動、自信、有愛心。而他,作爲一個父親,把他培養孩子與創辦商學院的所有心得在這本《世界是我們的課堂》裏和盤托出,希望讓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惠,不要讓他們成爲現實的奴隸、潮流的犧牲品。

這本書分八大模式,從教育的現狀和人們普遍的焦慮出發,一步步幫你從觀念糾正到打好地基,從準備到行動,從出發到過程,從接受過程的不完美到讓一個孩子最終擁有穩定的核心,完成一個人該有的所有成長。

讓孩子成長爲一個完整的人是我們做父母的職責,我們不該爲了眼中的快而忽略真正的快。

一、觀念糾正:爲孩子的生命留一點白

生而爲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含糊,都有着自己明確的來路和願望。初生嬰兒,混沌未開,樸素天成,或許它們還不知自身的使命,但天地準備讓它們降生之際,早已爲它們規劃了路線。

而我們人爲的塑造和改變,勢必會違反這種天定。而所謂天定,無非是一個孩子依據自己的心性,去選擇他自己要走的路。偉人何以生在深山,14歲一定要走了出去,是使命使然;楊振寧學生時代,就一個動詞的過去分詞並不表示被動的意思提出疑問,而不怕同學們嘲笑,亦使命使然。

遵從使命,是順應本能,就算被阻止被嘲笑、被這個世界所孤立,仍不改其樂。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自我發現自我激勵的過程,外界所有不先了解就干擾、阻截的行爲都是不當,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雖然有些短期內不會顯現,但一旦積壓到不得不發作的地步,就悔之晚矣。

因此,填鴨式的教育不是教育,是剝奪;應該做好時間管理的是你,不是孩子,因爲孩子永遠活在當下,而你,思緒總是在遠方遊蕩。

爲孩子的生命留一點白,給孩子的教育留一點白,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你放過自己的唯一手段。

所以,父母們,千萬別放下孩子去掙錢,卻對孩子說“這都是爲了你”。因爲孩子並不知道,錢比親情重要,錢可以買來人生,是你,一直在把這種信念強行灌輸給他。而他,在接受了你強行灌輸的信念後,你又反過來開始呼天嗆地地寒心,這不是故意給孩子挖陷阱,讓他處於不仁不義不孝嗎?

我們與孩子相遇,只有這一世的緣份,爲什麼一定要置他們於這般境地?

二、打好地基:讓孩子的人生廣泛接觸

給孩子自由,不是放任自流,放任自流的是孤兒,他們一生都找不到回家的路。給孩子自由,是讓他們廣泛地接觸世界,只採取引導、保護的策略,而不是採用干預和控制的手段。

廣泛接觸的第一個最有效方法就是玩。

我們生存的一切技能都是在玩中得到鞏固和拓展的,小到伸手抓飯,大到跑腿撒歡,無不是因爲興趣引起了去探索的慾望,然後在慾望的驅使下學會了一項一項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很難學會的本事,使我們成爲智人。

玩就是把孩子放入真實的世界進行演練,在演練的過程中不斷擴展孩子的邊界。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我們跳出舒適區就是不斷在舒適區外圍擴張,這種成長不會讓自己覺得太難,還會每天獲得成就感,讓自己非常充實。

孩子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個體,當然也應該用這種循序漸進的遊戲化方式,讓他們得到心靈的滿足並不斷擴大自己的人生邊界。可以說,玩,不僅讓我們漸漸在模擬中習得技能,不僅讓我們在摸索中開發更多的技能,還能爲我們的心靈提供源源不斷的心理能量,會玩的孩子一生都不會太苦

廣泛接觸的第二個最有效方法就是多讀書。

玩是我們與這個世界實際互動,它能提供給我們真切的感受與及時的回饋。但一個人在這種接觸中對於認識的提升實在有限,當達到一定上限時許多不過是無謂的重複,這時孩子會無聊,會開始思索一些奇奇怪怪沒有答案的問題,這時,書就派上用場了。

書會讓孩子遨遊在更廣闊的世界,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全世界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聰明人對話,讓書引導他們思索,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獲得他們自我的足夠肯定與成長。

所以,玩耍和讀書是構成孩子成長的兩大基石,缺一不可。現在社會的過早技能灌輸,與他們自身的渴望亳不搭界,難怪有少有孩子能真正提起興趣。一種智識只有是他在玩中意識到,是目前他非常缺乏而又非常渴望掌握的,他纔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不給他學他也偏要學。

喜歡動手的孩子,一定會對技能產生足夠的興趣,愛思考的孩子,一定會提出許許多多奇怪的問題,然後對未知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所有的學習動機都要孩子自己去觸發纔有效,我們不培好孩子興趣的芽,卻在還發芽之前,把他們將來可能希望做的事情硬塞給他們,這不是故意澆滅他們的激情嗎?

三、行動核心:用遊戲化思維引領孩子終身成長

說了家長的觀念糾正和孩子人生的基石建立,那我們該如何引領孩子正確成長,成爲一個不畏難不輕略的人呢?

這就來到了我們真正的主題,遊戲化思維引領孩子永遠向困難邁進的勇氣,和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的真誠。

擁有這種思維的孩子,一生都不會用玩笑來對待自己的人生,也不會把人生看成一道邁不過的砍,而是對未來永遠保持熱情和衝勁,任何時候都認爲我可以。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我所理解的遊戲化思維,就是我們現在世界常說的設計思維。何爲設計思維呢?通俗的講,設計思維就是跳出條條框框,真正以人的需求爲中心,是一種刨根問底式的“源創新”思維,是一套系統的創造力培養方法。它能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提升孩子發現問題的能力,它能用逆向思維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也能用多元思維出乎意料地解決問題。

它具體的流程是:

1、同理心

設計思維的第一步是建立在同理心而非同情心之上。因爲同理心,是讓自己既能體驗別人的感覺,又能保持足夠的理智,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同情心,只會讓自己陷入與別人同樣的一條河流不能自拔。

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體驗他人的感覺,也可以通過採訪別人,真正地讓孩子們去了解一個人的處境和他的內心想法,從而獲得更全面的認知,而不是隻活在自己的世界考慮問題。

2、定義

一個問題可能存在方方面面的影響,牽涉到方方面面的現實,所以在解決問題,一定要先去界定問題,看清這個問題的本質,然後再着手行動。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只給我一小時的時間拯救地球,我會花59分鐘找準核心問題,然後用1分鐘解決。”可見,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方向對了,結果纔會對,方向不對,越努力越失敗。

3、頭腦風暴

當找到核心問題之後,目的就是攻克它。但是任何一個問題,在當下發生時,它都是一個新的問題,根本沒有什麼拿來就可以用的辦法,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精準聚焦,找到各方面可以攻克它的方法。

於是一定要集思廣益,不管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非專業人士的意見,我們都要儘可能帶領孩子彙集,然後讓他們制定出一個最優的實施方案。

4、原型製作

根據選定的最優實施方案去行動,一步步把它呈現出來。在呈現的過程中,鼓勵不怕犯錯,一點一點地解決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

讓孩子做到,如果沒問題,就進入下一步,如果有問題,就回到起點,回溯已完成的步驟中是哪裏出了問題,然後着手解決,解決了再進入下一步。

5、測試

產品成型後,一定要經過不斷的測試。個體的成功,不代表普適性,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對象目標進行廣泛地測試,不斷的完善及操作流程及最終產品,讓它真正能服務大衆,使孩子獲得真正的個人成長。

我們可以看出,設計思維是不斷髮掘大腦潛能,而且是從自身的接觸和思考出發,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像我們在玩的過程中,爲了更好玩,而爲自己設置的規則和難題,把無目的的玩設計成一個遊戲,讓自己可以更集中精力地去玩,在玩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還可促使更多的人蔘與進來,讓遊戲變得更刺激。

所以,遊戲化思維是一種最有創意最能激發孩子興趣,讓他們心甘情願不斷突破自我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精神不但讓孩子在課堂上學到知識,還把世界當成課堂,不但從中提取養分和素材,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

孩子爲用而學,更有積極性,孩子爲學而用,更具實用性。虛實結合,是我們的世界,靈慾統一,就是孩子的最強動力。《世界是我們的課堂》,讓我們把世界還給孩子,讓我們把孩子最原始的生命自由還給孩子, 這會讓我們的孩子更幸福,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