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立銘學習《抑鬱症醫學科》筆記①

長期以來,抑鬱症都是一種被廣泛地忽視、壓抑、誤解,甚至是污名化的疾病,很多人都對它缺乏基本的理解。抑鬱症患者常常不僅要忍受自己身體和情緒的折磨,還要忍受來自別人“性格脆弱”“矯情”“就是自己想不開”之類的非議。這時候,他的痛苦可能會成倍增長。

我們當然也希望自己能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因爲不理解這種疾病的本質,很難體會身邊抑鬱症患者的感受;也因爲不理解,我們很難有效地幫助他們。

好好的怎麼會有抑鬱症呢?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如何應對?晚睡前看到王立銘講解抑鬱症醫學課,帶着日常的疑問,就訂購了該課。

在課程裏,他從臨牀醫學、心理學、神經科學、進化論等不同的層次,徹底把抑鬱症的本質說清楚。然後從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大腦刺激治療等方面,一一講到人類是如何一點點把抑鬱症關進籠子裏的。此外,還講到關於這些理解和治療方案,它們還有沒有什麼侷限和缺陷,而人類又在進行什麼樣的探索,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它、對抗它。

一、誰講的,是否科學、客觀而可靠?

主講人叫王立銘,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長期追蹤生命科學與現代醫學的最新進展。得到課程主理人。

沒有具體簡歷,沒有具體研究鑽研的領域,所以我將其定位在知識的搬運工,而得到的課程保證,所以姑且覺得是客觀的,學習完其簡單的介紹後,結合留言,感覺有科學道理。

二、當前,關於抑鬱症的一些情況?

在我們身邊,在新聞裏,在社交網絡中,我們看到、聽到的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了。根據統計,全世界已經有3.5億人被抑鬱症困擾,每個人在一生中患上一次抑鬱症的比例更是超過了10%,這些數字還在快速上升。

抑鬱症被稱爲心病之王,但人類已對其有較爲全面的認識,心理學上的認知模式框架和社會關係框架,能對抑鬱症做出很好的解釋;神經科學也分別利用大腦結構、神經信號和神經環路三個策略,獲得了對抑鬱症相當本質的理解;在生物進化的層次上,也已經發現了負面情緒的價值,以及抑鬱症越來越流行的原因。

當前,人類也能較好控制它,臨牀上也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大腦刺激、正念冥想等等許多種治療方案。

三、如何診斷抑鬱症?

兩個特點:

第一個是,人們對抑鬱症的定義是基於外在表現,而不是人體內在的生理學指標。關於這種疾病(功能失調、紊亂),我們沒有能力從人體器官結構性變化的角度,做出客觀和準確的定義,所以只好從外在表現上描述它會帶來的結果。事實上,這可能是抑鬱症,甚至整個精神疾病領域,面臨的最大困難。

第二個是,相比其他很多疾病,抑鬱症更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直接影響。我們當然可以說,所有的人類疾病都會受到外因和內因的共同影響。但是抑鬱症,確實更容易被人生遭遇的重大變故,比如親人去世、經濟破產、自然災害所誘發。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遭遇親人不幸離世之後的一個月內,有大約40%的人的表現,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而差不多要到兩年之後,這個比例纔會降低到正常水平。也有調查發現,在失業和身患殘疾的人當中,患抑鬱症的比例也會成倍的上升。

兩個核心表現

第一個形容是,在抑鬱症患者看來,整個世界都是灰色的。

第二個形容是,對於很多嚴重抑鬱症患者來說,整個身體就像是一副被掏空、被徹底放了氣的皮囊。哪怕是最簡單的挪動手腳,都要付出巨大的力量才能做到。在有些抑鬱症患者的體驗當中,自己的心智甚至已經徹底脫離於身體之外,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冷冰冰地審視自己無力的身體。

兩個診斷標準

明確診斷抑鬱症,是認識它、治療它、管理它的基礎。具體來說,針對抑鬱症,目前世界上主要通行的,是兩套高度融合、但存在少許細微差別的診斷標準,一套是美國的DSM-5標準,一套是世界衛生組織的ICD-11標準。咱們中國目前,其實同時參照了這兩套標準。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人出現持續的抑鬱情緒,或者喪失興趣和快感,而且持續時間超過了2周;同時他/她還出現了一系列諸如消瘦、失眠、疲勞、注意力衰退、感覺自己毫無價值、企圖自殺等症狀,就可以在臨牀上被診斷爲抑鬱症。不過,這套方法雖然意義重大,也確實方便好用,但是主觀色彩太強,準確度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受醫生的診斷和患者主觀描述影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