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遵循三大養育原則,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作爲父母,你喜歡擁有一個言聽計從的孩子還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想法的孩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究竟是出在孩子身上還是父母身上?當孩子受到委屈後衝父母大喊大叫時,我們應該憤怒地制止還是溫和地安撫?

如果身爲父母,你也在爲上述問題而煩惱,不妨和我一起翻開《可塑的我》這本書,本書以發展心理學爲藍本,爲我們呈現了一部“人生問題大百科”,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全面篩查自己的“心理基因”,幫助孩子塑造出完整、出衆、內在安寧的自己。

作者陳婕君是美國麻省心理諮詢師,曾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系和明尼蘇達大學心理系,從事心理諮詢行業達13年,被壹心理評爲201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50位心理學家之一。

01 父母要做到不包辦、不控制,孩子纔會更獨立

對於大部分職場中的我們來說,從小並不是沒有自己的理想,只不過父母從小對我們包辦多、控制多,導致我們習慣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選擇,考大學選專業聽父母的,畢業後幹什麼工作、在哪工作聽父母的,找個什麼樣的伴侶依然聽父母的,而是很少去遵從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成爲父母后,我們也喜歡包辦孩子的童年,很多父母認爲孩子學習好就代表一切都好,所以從小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包辦孩子的喫、穿、住、用以及一切生活起居,父母這樣做,的確能讓孩子很快取得好成績,但代價卻是孩子的自我、自主性、價值觀沒有得到充分發展。

被包辦的孩子就像溫室裏的花朵,表面上活得很好,卻經不起挫折和失敗,心理無比脆弱,更不要說越挫越勇。

因此,作爲父母,必須讓孩子學會承擔與他年齡段相符的家務或者其他有利於提高他動手能力的事務,他才能從中找到自我價值感,而不是成爲父母眼中言聽計從的老實孩子。

同時,父母要做到不控制孩子。特別是在爲孩子選擇興趣班或者孩子自主玩耍時,不要認爲自己認爲好的興趣愛好孩子就必須選擇,自己認爲有意義的玩具才讓孩子去玩,而是學會遵從孩子的內心想法,讓孩子自己去做出選擇。

《可塑的我》書中說:真正的愛好其實是發現這件事情的有趣之處纔開始學習,而不是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有趣之處。由於熱愛,在面對挑戰、困難時,感受更多的是解決問題的快感和成就感,而不需要刻意堅持。

02 父母要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之所以深遠就在於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彼此之間的關係,長大後成爲父母的孩子就會延續之前父母對待自己的錯誤方式。

比如,如果之前小時候自己不會做數學題時問父母,父母不耐煩,甚至動輒打罵孩子,長大後自己成爲父母,如果孩子同樣不會做題時跑來問你,你也會無法平和以對。

再比如,自己的父母一方特別固執己見,無法聽進去對方的意見,自己做錯事也不願意主動承認,那作爲孩子的我們長大後也容易把這一性格特點耳濡目染地學習並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鏡映思維》書中說:父母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必須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生活中很多女性會發現,如果婆婆特別愛挑剔、脾氣不好,非常愛乾淨,老公也是如此,婆婆喜歡指責公公,老公平時喜歡指責妻子,很少用誇獎和欣賞的眼光看妻子。

孩子小時候,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閱讀和專注做事的習慣。

大部分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習慣,主要原因可能是父母沒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回到家就玩手機而不是閱讀或者專心陪伴孩子。

通過閱讀《可塑的我》這本書,我們會從中發現自己原生家庭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反思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做出改變,以防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健康心理基因的形成。

03 父母學會共情,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可塑的我》書中說:判斷一個人是否在面對日常生活中具有高情商,主要看這個人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是否能瞭解、理解自己當下的狀況,是否瞭解、理解他人在事情中的真實狀況和想法,是否清晰地知道正在發生的事情實質,並能找到問題的癥結。

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被欺負了,他可能會跑回來大聲對我們哭訴,他也可能會對我們大喊大叫發泄自己的委屈情緒。

大部分父母可能並不會安撫孩子的情緒,反倒會衝孩子發火:別的小孩欺負你你爲什麼認慫?我又沒惹你你幹嗎衝我大喊大叫。

孩子就會感到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會覺得委屈,大哭不止。其實此時此刻恰是父母教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情緒的好時機。

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去指責孩子衝自己亂髮脾氣,而是問他是不是很難受,讓孩子感覺自己沮喪和委屈的情緒被父母看見和理解了。

接着父母可以慢慢撫着孩子的背,跟他說:我們知道你很難受,下次你可以和我們說你很難受,而不是衝我們大喊大叫,你衝我們喊,我們也會委屈,但是如果你跟我們說出來,我們就會知道你很難受了。

父母如果這樣做,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所經歷的感覺叫難受,下次再產生同樣的感覺時,他就可以通過語言說出自己的情緒。

《可塑的我》書中,作者結合大量的諮詢案例和心理學專業知識,教父母學會運用書中提到的養育原則和方法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做到科學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