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而不得就抑鬱,無法確定就焦慮

最近聽到一句話,求而不得就抑鬱,無法確定就焦慮,感覺有被這句話觸動到。回想自己的過去,好像大部分時間,要麼就是在追求一些確定的目標,比如升職加薪,更快更強更好;要麼就是在焦慮,在等待某一個確定的結果。

所以大部分時間要麼就是感覺有點抑鬱,要麼就感覺很焦慮,很難擺脫如此複雜的糾結的情緒,更別提好好活在當下,享受此刻的藍天白雲碧水。

以前工作時,經常因爲工作壓力太大,呼吸聲很粗重,有一種悶悶的,喘不上氣的感覺,有時還會胃痛,脖子上好像壓了50斤重物,這些可能是長期坐在辦公室吹空調,很少起來走動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爲壓力太大,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傾訴,只能靠自己默默消化而導致的一些軀體化症狀。

不太清楚,只知道那樣的工作壓力讓自己陷入很難受的境地,好像身陷漩渦裏,怎麼掙扎都很難擺脫。

有時候在想,是工作久了纔會導致職業倦怠嗎?這是必然的結果嗎?

我自己呢?導致自己職業倦怠的,可能是因爲這份工作讓我沒有找到意義感,日復一日按流程操作很無聊,繁瑣枯燥乏味的工作內容讓我很煩躁。

我是一個喜歡新鮮感的人,我希望每天在認識上都有一點升級,每天都有一點新花樣,讓我感覺有點刺激。

關於人爲什麼需要接觸和刺激,這個在一個心理學實驗,也就是感覺剝奪實驗已經得以證實,我們不可能生活在沒有任何外來刺激的環境,那樣的環境會讓我們很快產生許多病理心理現象,比如出現錯覺幻覺,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等。

該實驗已表明大腦的發育,人的成長成熟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廣泛接觸的基礎上,只有通過社會化的接觸和刺激,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聯繫,人才可能更好地發展。

只是每個人的閾值不一樣,有些人只需要一點點刺激就足夠了,有些人需要大量的刺激,纔會讓他感覺自己是在活着。

雖然我是一個偏內向的人,我需要大量時間獨處,但我同時也需要一些刺激來讓我的精神感覺愉悅。

只是我尋求的刺激感並不是向外尋求,表面社交無法讓我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我更想要一對一的深入交流,以帶給自己精神上的振奮。

但這些往往是求而不得的,我們是歷史上的塵埃,很多事情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生活在這個大時代的人們註定要遭受不確定性、易變性、脆弱性的折磨,沒有誰可以逃脫。

那怎麼辦呢?我們要怎麼面對自己這種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的情感體驗呢?說實話,我到現在也無法完全擺脫這種情感漩渦,我還是經常性陷入抑鬱,人生沒有意義,不知道爲什麼要努力的悲觀情緒中,也經常陷入對自己過多想象未來,卻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未來的那種焦慮。

是的,哪怕我已經自我覺察好幾年,我已經可以比較清楚的把自己同自己的情緒、想法、念頭隔離開來,我還是時常陷入悲情緒中。

有時候觀察着自己的想法、情緒、念頭,它們散亂,不成系統,在我的大腦不斷地引起一陣又一陣的風暴,又瞬間消失。

這就是我嗎?我是誰?爲什麼我在觀察這些想法、情緒、念頭時,感覺它們不像是我的。我到底代表誰在活着?我想要得到什麼呢?我好像什麼都不想得到。有時候我在想,活那麼久幹什麼呢?好死不如賴活着嗎?

時至今日,已經很少去想人生的意義,努力的意義,以及如何追求幸福這些課題。對我來說,當下就是最重要的,只要我能夠深深地、投入地、盡情地體驗這一刻的微末感受,就足夠了。

是的,就足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