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力》:想做領導,就要學會站在人前

我們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都會幻想自己成爲那個獨一無二的熣燦身影,但大多數人,幾乎都怕站在人前,更別說爲自己爲他人承擔更多責任了。

也許我們都只是願意享受那電石火光的一瞬,卻不願一次次經歷“淬火”的考驗歷練自己,更不願意選擇適當的進場與退場。對權力的崇拜與迷戀,讓我們只想一步登天又永不退場。

但表演大師和領導力教練羅布·薩拉菲亞告訴我們:

戲劇是一種關於出場與退場的藝術,中間的表演部分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齣戲,但很多人沒準備好出場就在幻想高光時刻。在這本《表現力:快速影響他人,成就自己的藝術》的書裏,羅布就告訴我們如何從平凡變得卓越,從追隨別人變成被別人追隨。

一、找到自己曾被看見的某一非凡時刻,然後將它擴展到當下及未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才能,也許並不是所有人擅長的,都是當下社會主流所認可的那一種,但這並不影響你綻放。

一個人一定會有某些讓自己非常自豪的時刻,回憶一下你當時的感受,是不是依然會熱血沸騰,人一下子就來神了?

把這種自然而然發生的狀態引入到你當下要面對的事情,看看會發生什麼奇妙的反應?

在本書中羅布講了職場女性霍普的故事。她喜歡自己的工作,但她的高級經理對她十分苛刻,這讓她氣場全無,對完成任務也沒有信心。

羅布指導她講講生命中那些她感到最美好、最有活力、最自信的時刻。她想起自己道作爲樂隊長笛組的領導時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那時她集中注意力、時刻與事件發展保持同步,當霍普想起那些時刻,她頓時精力充沛、自信滿滿,那個最佳自我回來了。

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走向卓越的4個關鍵因素:

1、找到標誌性姿勢

找到自己曾經的非凡一刻,讓我們重新找到自信。人自信了,身心就不知不覺放鬆了,就能自然地會進入一種臨在狀態,讓身體、思想和精神保持高度一致。

2、讓人聽/看到你

自信會讓你的思想變得清奇,就像一股暖流沖刷了你的全身,令每個毛孔就充滿了感染力,於是你的聲音、行爲、動作、表情等,都變得鏗鏘有力,極富魅力。

3、保持卓越的心態

曾經的非凡一刻帶給我們的自信,會積極作用於當下的困境,帶來不可凡響的改變。而這種良好表現,會爲後來的工作帶來持續的動力與信心。

4、找到最佳的狀態

在平常,經常用一些小提示或小動作讓自己沉浸於曾經的非凡時刻,從那裏獲得自我滿足與自信,使自己在面對事情時,更容易找到最佳狀態。

我們在外部世界中展現自己,在別人的眼中看見我們自己,所以,在某刻我們被人看見、被人聽到、被人認可的時刻,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於是這種存在感就像燈塔一樣指引着我們前進,穿過生命的霧霾也充滿了自信與臨在感。

二、找到一種全然臨在的體驗,以自身去感染他人

我們生來不完美,不自信,所以我們的自信和優秀品質,必然是在懷疑和不確定的火焰中鍛造而成的,正如一把真正的好劍必然要經歷上萬次的淬火一樣,必須經過無數次冰與火的錘鍊。

而直面淬火考驗,是一個最鍛鍊人、最有成效的訓練方式。千萬次的思考,都比不上一次的親身試驗。

所以,面對大衆,最直接的方式是讓自己走在最前面,在衆目睽睽之下展現真正的自己。也許,這一刻,你一直都非常渴望,但也許這一刻真的來臨,你又會因無比害怕而退縮。

這就涉及到如果在你的人生中,有一個絕好的機會,你到底要不要抓住?

人世如螻蟻,能被命運眷顧的人少之又少,而能夠握有一秒機會的時刻更是微乎其微、稍縱即逝。

握住機會在於你勇敢無畏,爲着目標奮不顧身。而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在於幸運降臨到你身上的時候,保持冷靜與沉着。

沉着是一種全然臨在的感覺,在那一刻,你只要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絲毫不考慮其它的所有。在這一刻,你的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瞬間完全契合,不存在任何雜念,沒有任何其它企圖。

當然,任何人在面對這種萬衆矚目的時刻時都會緊張,羅布教給我們一個調節自我的方法:呼吸――聯結――沉着。具體的操作如下:

吸氣時,對自己說“吸”;吸氣到極限時,對自己說“聯結”,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感受上,放下所有的情緒;然後開始呼氣,對自己說“沉着”,讓所有緊張通過你的雙腳流出。

練習至少10次,調節好緊張的情緒後,然後對自己說“我全然臨在”,把飄散的思緒和分散的精力全部收集聚攏,讓自己處於高度集中,充滿爆發力。

以自己的全情投入感染他人,把握自己的價值觀、觸發因素和反應非常重要,它們是建立自我意識的基礎,也是讓我們保持清醒、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線索。

總之,沉着,就是讓飄着的我們、懸着的我們沉下來,聚於自我這一點,給他人帶來分量感。而只有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完全契合,沒有一點遺漏,我們才最具分量。

三、讓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保持一致性,用真誠去鏈接他人

人與人所有關係的虛置都在於聯結斷裂。兩個看起來很親密的人,在熱烈地交談,但如果你細聽,卻發現他們各說各話,顯然,他們只是熱愛熱鬧,事後雙方並不一定會記得對方。

當你面對的事實和你腦中的事實是兩回事的時候,你這個人就會變得非常令人費解。如果事實真是這樣,其實也是好,大不了對方知道你不好理解,產生不了交集,保持相互尊重就好。但現實中往往是這樣:

我並不瞭解你,也並不知道你真正說的是什麼,卻偏偏認爲自己非常瞭解你,能聽懂你言下之意的每句話、言下之外的每個音。

這就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許多誤會與衝突。無法聯結是可悲的,但錯誤鏈接可能是更可悲的,它造成的各種衝突與幻想、互撕和狗血,可以說在人間真是不勝枚舉。

要做到真正去影響他人,我們必須首先達到自我的統一。

人免不了思緒飄忽,在自己信賴的人面前無意中顯露出脆弱的自我,也未嘗不是一種可愛,但在嚴肅的事情和正式的場合上,我們一定要坦露真實的自我,使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達到一致。否則,啪啪打臉一定會來得太直接,這樣別說做到影響他人,就是保護自己都極難。

要做到影響他人,其次是向衆人展示真實的自我。

因爲只有內外統一的真實自我才具感染力,才能與人的心建立真正的聯結。別人爲什麼會信賴你、追隨你?因爲你是真實的、確定的,別人才願意把你當成這個不確定世界的一個標杆,去追隨去靠攏。因爲這在他人認爲是安全的。

羅布談到我們要與人建立真正的聯結,不僅僅要用情緒去感染他人,還要用行動去迴應他人的真實需求。迴應他人的真實需求包括4步:

1、觀察:先觀察事實。

2、思考:然後思考當事人背後的顧慮。

3、感覺:考慮那些顧慮帶給他們的感受。

4、需要:最後再思考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總的說來,要有影響力,就得有一種利他思維。而這種利他思維,是一種自我要求,爲了他人福祉和快樂,我們願意去做一些艱難的事,而且在做一些艱難的事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快樂的,因爲自我的要求與他人的需求是和諧統一的。

這本《表現力》從自我內心的需求出發,發掘人性深處成就自我的渴望,然後把服務於他人、爲他人帶來福祉與自我的需求完全融合,達到成功影響他人,讓別人願意追隨,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業。

領導力,就是以成就他人爲己任,然而意外地達到了成就自己的一種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