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链(二)

《舵链》这个故事读完了,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这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答题正确率呀!

姑且认为我是一个语文中等生的程度(可能中下等比较适合),我的所得:

一、故事梗概

船于恶劣的大风天气在海上行走,舵链断了,遇险。

班长欲冒险抢修,被勇敢机灵的矮个子兵抢了先。

万分艰难中矮个子兵爬行至船头修好铁链,意外失掉保险绳,困于冷风恶浪包围的船头,随时有失去生命的可能。

班长、参谋长、其它士兵齐心合力,想办法帮助和鼓励矮个子兵。保持求生的意志,唱歌喊话行军礼,与战友一起在风浪的坚守。他们靠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让大家感受到战士们的钢铁般意志,从而钦佩赞美。

二、文章主旨

能出现在中招卷子上的文章,一定是充满正能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非常的明显,通过这个故事赞美、歌颂像矮个子兵一样英勇果教、无所畏惧的战土们。

三、人物形象

重点刻画了班长、矮个子兵和参谋长。

班长在险情出现时向领导汇报,毫无把握却主动请战去修舵链,没有拖延,身先士卒,同时心细如发,交待士兵要拉好他身上保险绳。

谁知一位矮个子士兵先绑上绳跑向船头,给人第一印象:勇敢坚强、迎难而上且动作麻利,而且于千难万险中修好了舵链。原文如下:

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
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这一段既有正面矮个子兵动作形态描写,又有从侧面描写我们担心的模样,以及矮个子兵手套滑落的惊险,衬托出修舵链的困难,为下文的围困做铺垫。

当矮个子兵意外遗失保险绳无法回舱时,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在机智镇静的参谋长带领下,用军礼唤醒每位战士身上顽强的革命精神,这也成为最终取得胜利的关健。

抱歉,如此动人的故事我只能看出这么多。

谁让咱只是个中下等生呢!

下面来看问题:

6.7.8相对常规,重点看看第9题,“人旗”的含义,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来讲。

“人旗”——最直白的理解,人做的旗,人怎么会做旗?是人“像”旗吧,哪里像?旗在船上位置,风吹旗展。此刻士兵困守船头,坚抱铁柱,衣裳被风吹的猎猎作响,形态上像旗。

他英勇顽强的精神也像一面旗帜。

这是比较浅层次的理解,许多学生也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答到这儿就能拿到3分了。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首先是孩子们的字儿实在扎眼。

要知道网上阅卷,屏幕上的字儿是立起来的。那些写得难看或者写得难以辨识的字的丑被放大了,同时给阅卷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正常15秒改一份卷子,这些难看的字可能要30秒才能大致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让阅卷老师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心情可想而知,那些所谓的可给可不给的分,会给吗?

这还是阅读理解题,如果是作文可能影响就更大了。

文中非常明显指出“人旗”就是矮个子士兵在船头的样子。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人旗”指的是班长和参谋长以及剩余的士兵向矮个子士兵敬礼的样子。

原文如下: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眼前这幅高扬着“人旗”的画面,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脑海。

这不是很明显写的矮个子兵吗?但有的同学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把他写做小矮子,那个矮子,那个小兵,这样随意的简略称呼对于英雄般的士兵来说真的是不合适。

还有一类学生,全部写的都是空话套话,答题模板。什么引出下文啦,作为铺垫呀,突出主题呀,加深印象啊……,连一句文中内容都不能联系,写的再多也是0分。

这道题其余的两个得分点,一个是写出作者对矮个子兵的赞美之情;另一个是对像矮个子兵这样的人的赞颂之情。体现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洞察。

这道题平均分2.4左右,不算低,但能得满分5分的人,仍是少数派,也说明真正读懂文章不容易。

怎样把老师拥有的读懂文本的能力变为学生的能力?怎么样训练才能会读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