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學總結百篇[26] 找出路

  找出路

當孩子能夠欣賞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人情之美的時候,他將是一個有正能量、熱愛生活,懂得奉獻的人;當孩子能夠用畫筆、用琴鍵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有宣泄情緒的途徑時,我們也無需擔心他會有什麼其他過激行爲。僅僅這兩點意義,就足以證明美育的重要性了。

但現今仍有一些家長抱着“功利性”的想法,比如:“音樂、美術學得再好又有什麼用?高考不能加分呀!”“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等考上了理想大學,想要培養什麼興趣都可以。”

擁有此種想法的家長,其實存在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那就是把教育等同於書本學習,等同於分數,同時認爲教育的使命止於孩子成年之前。而事實上,教育的目的,是養成一個人終身受教的興趣、習慣、方法與能力。

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很多成年人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自身的成長,也放棄了更新自己的觀念,這就導致專家們所說的“現在的孩子已經成長了,可家長還沒跟上”的情況。所以,美育想要展開,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提倡“家庭美育”。

家庭美育的核心是家長,家長接受美育的必要性甚至要超過孩子。因爲在很多家庭裏,是家長在幫孩子選擇學校、選擇培訓班、選擇閱讀的書籍、選擇課外時間如何度過,甚至可以說,家長的喜好與選擇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孩子的成長曆程。

因此,家長要理解美育,要培養孩子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培養孩子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

家庭美育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是營造美育的氛圍。

對於美育,有家長認爲這應該是學校的任務,認爲有學校的音樂或者美術課就足夠了。其實不然。學校教育側重於“教”,教的是學科背後的認知方法,是對知識本身的學習;而家庭美育的側重點則是在“育”,更強調在日常中發現美、親近美、體會美。

當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對家居擺設之間的探討,對陽臺上一盆花的欣賞等,實際上都在“美”的範疇之內。家長的審美傾向,會在這樣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被孩子效仿。如果家長對美毫無感覺,從不關心一草一木,不關心生活中那些一點一滴的美感,那麼孩子自然無從知曉美的真諦。

作家豐子愷曾經寫道:“我們不得不讚美兒童了……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現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

不妨這樣說,孩子天生是帶有發現美的眼睛的,如果善加利用,他們很容易成爲“美學大師”,但如果被成年人強加教導、“糾偏”,或許孩子的天分就會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家庭美育的方法其實有很多,但如果歸納幾個關鍵詞,無外乎陪伴、傾聽、鼓勵、自我成長。讓家長懂得美育,並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成爲藝術家,而是應該成爲與孩子一同進行藝術學習的同路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