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放棄,但現在,我要堅持 壓力會成爲動力也會成爲阻力 我們在別人的眼中可能很重要也可能無關緊要 能夠爲我們生命負責的一生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們自己。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我們自己。

這篇文章不談理論方法,也不說雞湯勵志名言,只是告訴自己以及像我一樣會經常自己懷疑的人:我們做一件心裏想要去做的事情不該被他人對你做什麼,他人做過什麼而受到過度影響。

一個月前自己意外雙手腕意外受傷,經過這段時間的修養才能稍微好一些的打字寫文章,然而這段時間讓自己沒有寫文章的最大原因,是我自己沒有信心和勇氣繼續寫文章。

壓力會成爲動力也會成爲阻力

有很多人說過壓力帶來動力,但是對於某些人某種情況下壓力反而成爲了逃避的理由。而這種壓力曾讓我沒有勇氣去開始新的挑戰,也曾讓我在重要抉擇的時候選擇逃避,更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裏讓我放棄寫作。

曾經自己臆想的壓力讓我在大學的那一段時光裏很自卑,沒有勇氣去和心儀的女生接觸,從而讓自己到現在都留有遺憾。

曾經決策後果的壓力讓我在選擇的時候畏懼不前,在公司,在職場,在人際關係上失去主動,逐漸地變成那個討厭的自己。

曾經對於“完美”追求的壓力反而讓我放棄心中喜歡的寫作,身體上的傷痛很容易克服,對於失敗不成功的畏懼才讓我不敢前行。

現在的自己依然有着心理上自卑壓力,職場生存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繫的壓力,也有着心中的夢想與現狀差距對比的壓力,其實並不是現在的我能夠很好地應對這些壓力,能夠將它們解決,而是

所謂的壓力本質上不過是我們對於自己的過度期待而帶來的,那麼我們何必捨本逐末,我們不該明心正意,然後做那些能夠讓自己幸福和富足的事情嗎?

與其讓對於自己的過度期望影響自己的現在,那麼何必不直接去追求更好的現在而付諸行動呢。

我們在別人的眼中可能很重要也可能無關緊要

過去的時光裏有很多人告訴過我們應該怎樣怎樣,之後才能怎樣又怎樣。卻很少人問過我們,我們對於自己想要怎樣。、

有些父母不斷是告訴我們:我們應該需要照顧家庭,應該體諒照顧父母,應該爲家庭承擔責任。

有些朋友也會和我們說:朋友之間應該在困難的時候相互幫助,彼此之間要多溝通交流。

有些上級也會叮囑我們:我們應該需要爲集體着想,爲了集體可以捨棄個人的小利小惠。

這些話說錯了嗎?

從結果上看並沒有,我們應該勇於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相互攙扶共同進步:,我們只有爲集體促進發展,我們的待遇和福利才能更好。

這麼看來,我們在父母,朋友,上級的眼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決定了家庭的和諧,朋友之間的和睦,企業公司的發展。可是...

這些話就一定是對的嗎?

從某些人的行爲和過程上來看,這些話也不是對的。,有多少以家庭責任爲理由被迫放棄學業和夢想從而承擔家庭的責任。(電影《我的姐姐》上面有提及,我的母親也是案例。) ;,我想問有多少人被以“朋友”“哥們”之名去不斷的付出反而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人影寂寥;,有多少人被“集體”之名,被上級壓榨甚至是騷擾。

(以上的例子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不代表沒有發生。)

從所獲得的結果來看,家庭更和諧了,朋友也和睦,公司也快速發展。可是我們自己呢,在這些過程裏,我們有真正的重要過嗎?未曾問詢子女的意願就被改志願,被就業;未曾尊重朋友的底線就不斷地去讓他“幫忙”“協助”;未曾尊重員工的權利就被恐嚇、騷擾、下崗。

這麼看來,那些話是不是又是錯誤的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我們在別人眼中重不重要的本質是在於我們在對方眼中的價值是多少,或是情感價值,或是財富價值或是心理價值。我們自身考慮的不僅僅是我們在對方眼中的價值,還有我們對於我們自己的價值。 裴多菲 山陀爾先生就寫過這樣的話:這段話就告訴我們有些時候我們的個人價值是優先於我們在別人眼中的價值的。

當然我並不是要告訴大家要自私自利只顧個人價值。而是當我們發現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價值開始性質發生變化的時候,能夠有勇氣去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我們不是逃避我們的責任,而是用我們自己選擇的方式承擔我們的責任。

能夠爲我們生命負責的一生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們自己。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我們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