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下的航模科普或許是夢想的開始

在友成基金會發起的放飛夢想航模科普培訓中,符其衛老師講到國家需要振興,需要高科技人才,儘管在很多方面處於世界前列,但依舊還有不少項目被人卡脖子,所以符老師希望我們不僅僅教會孩子做飛機,更要放眼未來,培養他們成爲方方面面的人才。

在昨天早上的素拓活動中,我談到了此行的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藉助這樣的課程激發他們的夢想。小時候,我說我以後要到公司上班,我爸不相信,覺得一個農村人能有多大出息呀!直到現在,這樣淺薄認知在鄉村依然盛行。

雖然有些地方逐漸重視孩子,給他們花大價錢報培訓班、拓展營,但我認爲能影響孩子的不是速成技能,而是長久的興趣與陪伴。

鄉村教師最大的特點,就是陪學生的時間很長,基本上每天從早到晚都能見着,但真正讓他們改變的興趣課程還是很少。

學校的年輕同事之前還談到,航模是城裏人才能玩得起的,鄉村學校缺乏太多發展機會。雖然如此,我還是希望幫學生樹立一個遙遠卻又不可缺失的信仰——那就是夢想。

哪怕他們以後上初中不再接觸這種課程,我還是希望他們有一些追求,哪怕追夢的過程痛苦並快樂,我總相信有一天會無限靠近。

正如同組老師分享的那樣,鄉村只顧成績是沒有未來的,只有多方面發展讓孩子開拓眼界、收斂性格,才能影響他們一生。

之前,我引入的互加計劃輻射到周邊幾所學校,我相信這次航模課程也一定會讓孩子們喜歡,正如他們無條件信任我、崇拜我那樣。

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是來源於興趣與好奇,這是他們作爲兒童來說最突出的優勢。如今的教育存在偏差,片面注重成績讓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的條件成爲備選項。

所以利用社團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培養,可以讓他們不良習慣與心態巧妙疏導。作爲指導老師更要端正心態,把航模課程當做一件富有意義的事情來做。

對於學生來說,我這個其貌不揚的老師有天然的親和力與榜樣作用,很多地方連編制內的老師都沒去過,而我藉着到處培訓的機會看到了很多風景,感受到不少風土人情。

學校裏的孩子有得竟然沒看過人工噴泉,沒見過野生動物。不僅如此,因爲我比較勵志的經歷,得到了他們的共情與傾慕。

這次培訓場地,項目組選得很應景,院子裏的輕武器博物館,使我看到了過去我國與其他國家存在很大差距,深感祖國只有強大起來才能自立自強。

下午符老師藉助航空教育談到了中美對抗,說到“真理是在大炮射程之內”這句話我覺得和“槍桿子裏出政權”有異曲同工之效。

符老師還講到航模開展的意義,對於我們每位老師而言讓孩子們瞭解外面的世界,從而樹立遠大理想、提升愛國情懷尤其重要。

和平年代,愛國的表現可能並不是上戰場廝殺拼搏,而是讓他們有一顆敬業奉獻的心,成爲各行各業必不可少的專業人才,這是航模培訓與會專家的期許,也是我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終生奮鬥的目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