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小小的模型飛機,竟然有如此多的學問

從沒有想過一架小小的飛機,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在來北京之前,我覺得航模就是做各種各樣的飛機,注重玩耍中的享受與參與感,但經過這幾天的培訓,我想把它歸結爲一門課程,一門看起來不太重要實則影響深遠的課程。

去年我換了一所新學校,繼續沿用之前學校的互聯網+教育模式,顯然有些走不通。當校長對我伸出橄欖枝時,可能是把我定位成創新型人才,希望我能帶給這所學校、這羣孩子一些嶄新的東西。

新學校的操場很大,但就是除了大課間活動和體育訓練,利用率不是很高。鄉村的孩子們活潑、好動,平時沒事幹的時候總喜歡鼓搗一些新鮮玩意,但這些除了單純的玩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有些時候反而不太安全、衛生。

我想引入航模課程的初衷,就是希望他們能夠轉移注意力,讓興趣成爲一種相互攀比的內驅力。另一方面也就是想讓他們開開眼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從而提升他們的積極性格,以及對於生活樂觀向上的心態。

關於夢想,他們似乎不敢想象,要想燃起他們頑強拼搏的決心與信念,就是以自身的行動去感召他們,每一位來這裏培訓的教師都承擔着這份使命。所以,在學習當中會不自覺地迴歸到學生的視角。

總會犯和學生一樣的錯誤,也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幸虧有老專家坐鎮,才能把困難一次次轉化爲對於航模的無限嚮往。其實,每位老師日常都很忙,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善良與勇氣,讓我們相聚在一起。

這幾天,一到實操時課堂秩序就不太好,這不是老師們對專家不尊重,而是我們太渴望得到這樣的內容了。這種渴望一方面是對航模的深入瞭解,另一方面是感受到了同行者的心靈磁場,而這磁力中心就是專家們的獨特魅力。

因爲熱愛,製作成千上萬的模型只爲對每一種可能都有指導權;因爲專注,每天早上5點起牀、晚上12點睡覺,連續奮戰3個多月,只爲做出心目中的火箭形象;因爲責任,在烈日下陪我們測試飛機,爭取見證每位老師的成長。

今天下午,航模培訓在結營儀式上戛然而止,像是給一輛極速行駛的列車開啓緊急制動每位老師都清楚相聚便意味着分別。起初一天好幾次看安排表接下來還有什麼內容,現在看着日程表上不斷變換的日期有些慌了神。

最瞭解學生的永遠是老師,每堂課專家們都事無鉅細,提醒我們注意粘貼順序、排查安全隱患,甚至結營儀式上齊老師都在利用講話的空隙讓我們多一分收穫,穆老師看出我們的疑慮,提出可以利用微信羣組與Cctalk軟件答疑解惑。

此時此刻,飛機本身卻成爲了載體,我初步學會了如何利用套材、耗材製作飛機,如何通過飛行軌跡診斷問題進行微調,但感受最深刻的是專家們和藹的口吻,分組指導的諄諄教誨,以及對我們突出進步由衷的讚賞,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堅信鄉村教師的力量可以影響祖國未來。

我們也許並不是出類拔萃的,但是可能是最關心孩子的,今天下午有老師對我說:她正在統計學生健康情況,有幾位學生還沒有上報,想打個電話但不想打擾項目組。其實,很多學生喜歡我,並不是我知道他們的祕密,而是我把他們說的話、做的事放在了心上。

這幾天培訓,每一次模型的製作,我都在腦海中模擬學生參與的情況,怎麼管理課堂、怎麼保障安全、怎麼提高專業度,於是我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記在本子上,生怕錯過重要內容。正如魏華老師說的那樣,我們可能對於理論瞭解不夠透徹,但對於一些專業術語的轉述千萬不能出錯。

專家看起來年紀很大,但有一顆樂於奉獻的心,他們會抓住一切機會,讓我們吸收到更多更好的知識。只有在真摯與坦誠面前,年輕老師纔敢說老專家就是一羣小男孩,是一羣可愛的人。

榜樣的示範作用,相對於傳播深刻理念更重要。因爲學生的新鮮勁兒是有限的,有時候一架飛機會上幾節課,怎樣提高他們的參與信心,就是讓他們看到試圖改變的力量,感受到淵博且富有熱情的謙謙風度。

一堂課是興趣使然,一門課卻包含着敬畏與沉迷。這不是傳統課程所能帶來的深度,而是對於探尋生命潛力的賦能。航模線下培訓的價值,就在於真真切切地參與,沒有退路的直面挫折與挑戰。

無論是氣動火箭的打靶測試、還是橡筋動力直升機的高速升空,亦或者彈射飛機的優美曲線,都是一種不可取代的情感體驗。只有徹底打破我們的思維定勢,才能給學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契機,讓他們藉助航模課程放飛各自的夢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