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4】

縣汽車運輸公司是滇東北某縣唯一的國企運輸公司,其前身是縣車隊,位於縣城環城北路,咪兒河岸邊。公司客運站建有一棟四層磚混結構樓梯房,一樓大廳作候車室,迎街道有一間調度室,一間託運室,一間售票室。二樓是公司包括會議室,經理室,財務室,安檢室的辦公場所。三樓至四樓,爲公司第一批職工宿舍。環城北路十字路口向北爲客運站正大門,向南是人民廣場,向東相鄰菸草公司,向西連接保險公司。沿着十五米寬的小坡道往下延伸,即可徑直出入客運站停車場。客運站佔地約三千平方米,站內設置有貨物裝卸臺,車輛檢車點,車輛洗車場,車輛停車場,車輛維修點,沿河邊建有一間站內公用廁所。客運站正大門右邊爲公司所屬綜合樓房,左邊是與礦業公司合作修建而成的公司第二批職工宿舍。也是磚混結構的六層樓房,樓房背面地下有半截長約三十米,寬約三米的過道空地,通往樓梯的人行過道設置在客運站停車場內。樓房前面是環城北路街道,街道對面是供銷聯營公司門市及職工宿舍樓房。一樓爲礦業公司所屬商鋪門市,二,三樓爲礦業公司職工宿舍,四,五,六樓爲縣汽車運輸公司職工宿舍。

林文當學徒所在維修點搭建有兩間石棉瓦簡易材料工具棚,一間靠近與保險公司隔斷牆,專門放置三相打氣泵,電焊機,以及氣焊設備。一間連接公用廁所牆壁,放置砂輪機,鋼材切割機,專業維修工具,車用臨時材料,以及修理工師傅各自的常用維修工具。在兩間修理棚之間又搭建起石棉瓦,過道中間擺放着一張鋼板自制的鉗工桌,安裝上一臺重型老虎鉗,供裁剪鐵皮和骨架成品製作之用。工棚外是公司劃給維修點可以停放四輛大客車的專用空壩,平常哪怕暫時沒有維修車輛,都不允許其他車輛擅自停放。因爲那個空壩既是維修點的工作場地,更是公司客運班車正常營運的應急保障。

從進入維修點當學徒的第二天開始,林文就失去自我,完全不由自主的融入緊張而忙碌的維修工作中。鄭師傅他們的活實在是太多,簡直就是堆積如山,根本就沒有中途喘息的時間,更別是有什麼週末和節假日。說句糟心的話,每天從天亮忙碌到天黑,除了喫飯睡覺的時間,像林文這類戀愛中的年輕人,都沒有一點空餘時間去談情說愛了!

維修點平時都會有一輛大修客車保障着鄭師傅他們的活路不斷,每輛大修客車從進點拆卸到完工出點,至少要三個月的工時。所謂大修車,即是整車更換材料和保養修復,而具備大修技術和資歷的只有鄭師傅他們這類銅工組。

相對來說,每天佔據鄭師傅他們維修時間最多的是不定時前來送修的車輛,尤其是每天排在班次較早或較晚的營運班車,公司原則上就是要求維修點,主要保障營運客車的日常維護和應急處理。

在維修點應急送修車輛所承接維修任務最多的是拆裝修補輪胎和更換懸架彈簧鋼板。而最髒最累最苦的活路,就是修補輪胎,更換鋼板。從林文進到維修點的第二天開始,就成爲張師傅的專職徒弟。作爲底盤工專業的張師傅,在銅工組配置裏,幾乎所有與底盤相關的維修任務都是張師傅挑大樑。平常上班,維修點的師傅們都是各施其職,特別忙碌或緊急的時候,就會不分彼此,合力而爲之。自從林文進到維修點,輪胎鋼板的活路,就成爲林文學習汽車修理技術所磨礪的基本功。

當時林文跟張師傅拆裝修補得最多的輪胎是大客車輪胎,不僅笨重,而且滿是泥漿。一開始主要是由張師傅掌握,林文打下手配合,邊幹邊學。其實拆裝修補輪胎和拆裝更換鋼板的工序特別的簡單,不需要更多的技術含量,看到張師傅拆裝過幾次,林文基本上就能單獨操作,更多的付出是耐性和體力,最重要的環節是細緻與安全。

張師傅看到林文悟性高,反應迅速,很快就能單獨去完成拆裝修補輪胎和更換鋼板的任務,倍覺輕鬆,感到特別的高興。這樣一來,不是很忙碌的時候,輪胎鋼板的活兒都可以放心交給林文去幹了!與此同時,林文也似乎覺得,從此在維修點找到了存在感,實現了一點自我價值。

拆裝修補輪胎和更換鋼板是最耗費體力的活,可是林文每天至少要拆裝四五個輪胎,最多的一天,林文創下記錄,竟然拆裝修補了十二條大車輪胎。那天簡直就是把林文累趴下了!直到第二天都還感到腰痠背痛的!也許就是因爲年輕氣盛,林文才會更加自信,相信自己終有一天必定會出人頭地。

這樣的忙碌,讓林文成爲維修點免費的勞力,每天跟着師傅們摸爬滾打,流一身汗,脫幾層皮,沒一分報酬,得不到一句誇獎,相反,林文還得時時處處都要在師傅們的眼前,表現出感激涕零的樣子。因爲是自己想要去淘師傅們的手藝,學師傅們的技術,即便是收穫,那也或許就是今天的付出能換取到的明天的勝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