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課


兒時所在的困難年代,我上過的圖畫課,包括用過的圖畫本,無不記憶猶新地存放着。每每回想起這些來,便有一種說不出的辛酸……

                                    一一題記

  

  

        一


我們小時候上的美術課叫“圖畫課”,與之配套的是一個薄薄的小本子——圖畫本。

教室前面的牆上,也就是黑板的旁邊,每學期都會貼出一張有格子的新課程表。它設計工整、字跡端莊,一看就是老師的傑作。每當上課前,那兒都會集結起一羣“臨陣磨槍” 的人。他們記不起下節要上什麼課了,便趕往那兒臨時去湊湊熱鬧,隨後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書包裏取出要用的書本。

這有點像“安民告示”樣的課程表,把我們新學期每週六天要上的課程,都死板地歸納進去了,老師每天只需照本宣科地執行便是。整個小學階段,我們所上的語文、算術、作文、圖畫、音樂、勞動等課程,都在課程表上每天像變戲法兒似的交替出現。

新學年開學的前一兩天,我們則帶上掃把對學校進行大掃除,老師早早就去了公社教育組領教材。等所有的教材都擺到講桌前時,它們高聳得就像城市裏的高樓。我們耐心地坐在課桌上,等候老師唸到自己名字時,才上臺去領課本。

僅一會兒工夫,講臺前的那座“高樓”,就搬家到了我們的書包裏。

與語文、算術書一同發到我們手上的,還有語文本、算術本、作文本和圖畫本,語文本作文本和算術本上印有不同的藍色條格,圖畫本紙張厚厚的,沒有格子。雖然也有音樂課與勞動課要上,但它們是根本不用本子的。

我們的學校很簡陋,一大間破舊的教室“卡”在了民房中間。到了做飯的時候,農戶家的炊煙,爭先恐後地往教室裏鑽,有時嗆得我們眼淚直流;鄰居炒菜的香味兒,更是不合時宜地飄進我們的教室,弄得飢腸轆轆的同學們垂涎欲滴;雨天滲透進來的雨水,順着教室屋頂的縫隙滴落下來,形成很有節奏的滴答聲,攪亂我們的注意力;坐的凳子,也簡陋到了致極。開始還能勉強坐坐,後來它們也東一處西一處地散了架,遇那些不老實坐的同學,時常還會被划着了手、擢破了褲子……大隊領導雖然派人來幫助修過不少次,也都是往板凳上釘釘子而已。釘子越釘越多,最後乾脆不管用了。後來,老師讓我們自帶小板凳上學。

  

   二

  

我對在小學期間上的其他課沒什麼印象了,對圖畫課的記憶倒還深刻,這主要是源於當時對它的遺憾,以至於後來也沒能彌補上這種遺憾而引起的。

我的啓蒙老師是個年過四十的中年婦女,我記不清圖畫課是從一年級開始的,還是二三年級纔開始的。在我們那偏僻而貧窮的小山村,凡事都可以破例。哪怕小學畢業才上圖畫課,也是有可能的。

她給我們上的那堂“用線條組成花邊”的圖畫課,是我走進畫畫世界的第一課。很可惜在我年輕時學藝不精,導致後來長大成人時的工作和愛好,與畫畫差之千里。從記事起就做慣了重體力活的我,看到老師在黑板上畫的粉筆“畫”,便在心中低語,原來還有這門課要上啊!

接下來,在把老師黑板上的畫搬到我圖畫本子上時就犯了難。一是我不會像她那樣彎彎繞繞的畫,二是雖然她事先讓我們準備好畫畫的彩色筆,至少像紅黃藍這三種基本色的彩筆是不能少的,而我卻一支彩筆也沒有。

不是不想準備,而是無能爲力。

恰恰那天“用線條組成花邊”的畫裏,就要用到那三色筆。

我在第一頁的圖畫本上,畫了又擦去,擦去了又畫上。不是不自信,而是根本就不像。這裏面還有一個細節,也是導致那“畫” 註定不能畫好的根本原因。那天,教室的屋外下着小雨,我的“線條”還沒完全“拉”出來,屋頂漏下的雨滴,就端正地落在了我畫本的中央,將我正畫着的那頁圖畫紙浸溼了一一我在那上面擦啊擦的,都擦去了一個小洞……而且那“用線條組成花邊”的畫,模糊得糟糕透了。

圖畫本發下來的時候,老師在那一頁卷面很不工整的圖畫紙上,用紅色的墨水筆,評出了48分的作業分。

擦了一個小洞的圖畫紙,要翻過來在背面再畫畫的時候,就必須繞開那個小洞,但要因此而浪費這頁紙,肯定是捨不得的。

  

   三

  

直到小學畢業,我的圖畫也沒得過一次老師給出的七十分以上的高分。這使我有些氣餒,以致成人以後都不想涉及畫畫的事。的確我也做到了。

如果現在要爲這其中的原因作個總結,那便是我向家裏要的彩色筆都石沉大海了。

在上圖畫課的時候,誰都曉得全班只有我沒有彩色筆一一這是不爭的事實。有次老師讓我們畫蘋果時,看到我畫的整個“蘋果” 都是一色的鉛筆色時,忍不住淺笑了一下,隨即問道:有沒有同學肯把自己的彩色筆借給我用一下。直到快要下課了,我的同桌纔將她那半截紅鉛筆借給了我……那次她的義舉,第一次讓我的鉛筆畫有了第二種顏色。

既然老師准許我可以在圖畫課上向他人借彩色筆來畫畫,在這打開的方便之門裏,我還是羞於臉面,並沒有主動去爲難別人。在那個年代,節約便是主旋律,生活要細水長流地過,用具更是要愛惜着用。

“想得美,家裏連飯都喫不上……”我多次悄悄地從大人們的心裏,探聽到了他們發出的這聲音。那可憐兮兮的“聲音”,是令我不敢強烈討要彩色筆的根本原因。走進我眼裏的現實,的確是我們分的基本口糧不管怎麼節約,都根本維持不到年底;補巴重補巴的衣褲,不是失去了布料的本色,就是破了洞不合身的短了尺寸。

好在我畫畫的啓蒙老師沒呆多久就調走了,如果她要把我們教到小學畢業,保不準在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肯定也會在父母不給我買彩色鉛筆的問題上而耿耿於懷。

新來的老師是我們本村產生的。一開始他只是簡單地過渡一下,一旦公辦老師進駐了,他也就完成了使命,偏偏這麼一個臨時到來的老師,還一直把我們教到小學畢業。

自從他來了以後,圖畫課只成了美其名日的存在。後來才知道他也是在啓蒙階段就把圖畫課給得罪了的,以後圖畫便順理成章地成了他最恨的“敵人”。

他的歌唱的也不怎麼樣,但像“紅湖水呀浪打浪……”之類的革命歌曲,他還是能左着嗓子唱一些,我們跟着他學,唱得相當喫力。只有勞動課,他教得最好。我們班勤工儉學種出的菜地,在他的帶領下,成果遠勝於他的前任……

  

   四

  

有一年,我從外地回家,在熱鬧的菜市場裏,見到了多年不見卻依然熟悉的背影。那一頭的白髮,憔悴的面容,踉蹌的腳步……無疑不都在準確地證明着她已步入了古稀之年。

我走近她,迸發地叫了一聲“老師”,她沒有反應,依然在忙眼前的事。我又復叫了一聲,並加大了音量。

她這纔回過頭來,詫異地端詳了我。

“老師,我是您在土門小學時的學生……還記得嗎?”

她愣神望着我,同時飛快地搜尋着記憶。“你是,你是……是那個上圖畫課沒有彩色筆的學生嗎?”

“是我,老師,是我”!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我們邊走邊聊,不知不覺間走到了她住的樓下,在她的熱情邀請下,我去到了她那間面積不大收拾得卻很整潔的家中。我的目光很自然地就被牆上的畫作給吸引了——廣袤的田野下,遠方奔跑着一羣捉蜻蜓的少年。在它的近處,卻是很多種顏色組成的線條,像極了盛“開”的花邊……

再看右上角畫作的名字:用線條組成花邊。

什麼時間老師站到了我的身後與我一同欣賞畫作了,我竟渾然不覺。我思想的全部注意力,都投射到了那難得一見的畫作中。

那時,我在土門小學給你們上的第一節圖畫課就叫“用線條組成花邊”……這些事不論過去多少年,我都無法忘記。當時我自己都還沒愛上畫畫,連畫出的東西自己都不滿意。現在你看到的這幅畫,我之所以把它定名爲“用線條組成花邊”,是想以此紀念我的那段異鄉生活。而這幅畫,是我琢磨了很長時間,就像你們當年在圖畫本上反覆擦拭一樣,最終才定型爲今天這個樣子……

回家的路上,我琢磨着老師剛纔的話語,心中湧動着陣陣波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