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的《清明上河圖》

北宋汴京的相國寺裏,住着一些民間畫師,他們靠給寺院繪畫謀生。這些人裏有一個青年畫師,他說他可以將首都汴京城的繁華盛景搬到畫紙上來,這個青年就是從山東諸城來的張擇端。宋徽宗趙佶駕臨相國寺降香時聽說了這件事,就命宰相蔡京將張擇端召進翰林圖畫院,並指定題目讓其繪畫北宋汴京的繁華盛景。

    張擇端被召進了宮中的翰林圖畫院,但是他卻提出要在安靜的農舍中作畫,宋徽宗答應了張擇端的請求,命宰相蔡京爲張擇端在汴京郊外,找了一處安靜的農舍,從此張擇端夜以繼日潛心作畫。當宰相蔡京將張擇端所繪的長卷呈給宋徽宗時,宋徽宗大喜過望,並將《清明上河圖》收入皇宮內府。

    “靖康之難”時,金兵掠獲了《清明上河圖》。爲了讓宋高宗趙構堅決抗金,張擇端閉門不出,嘔心瀝血,又重新繪製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卷,並將它獻給趙構。可是趙構和他父親趙佶不同,他對書畫根本沒有興趣,將畫退了回來。張擇端望着被退回的畫卷,心緒難平,將自己的瀝血之作《清明上河圖》長卷付之一炬,幸好他的家人及時搶出了一半。在這種沉重的打擊下,張擇端不久就鬱郁而死。

    張擇端以精緻的工筆描畫出了北宋末葉、徽宗時期首都汴京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民生及建築,完整呈現出了汴京的繁華勝景以及自然風光。《清明上河圖》無疑是鉅製,它融入了張擇端畢生的心血,展現出了平常人世的風光。初夏時節的汴京,午後的街頭,人們悠然閒適,買米賣布拉車閒聊,小家碧玉也在信步於小橋之上,橋下溪水潺潺,一切都顯得如此安逸,如此美好,真可謂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這幅長卷採用了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把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且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500多人物,衣着各異,神情不同,其間還穿插着各種活動,體現出強烈的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韻律的變化及節奏感,筆墨章法都非常巧妙。

    張擇端將各家畫道遍悟之後,走出了一條以風俗畫反映市民生活的創作道路,繪製出中國繪畫史上的經典鉅作。這幅張擇端用了七年時間完成的《清明上河圖》,曾五次進入皇宮,四次失竊,演繹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就連它的名字,至今都還讓人們爭論不休。《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與“上河”究竟是什麼含義呢?

    專家對“清明”的含義有三種說法:一是指清明節;二是指清明坊;三是指清明盛世。據《辭海》解:清明,猶治平,指治理有法度、有條理。

    關於“上河”的含義也有諸多解釋:有人認爲“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人認爲是“逆水行舟”之意;還有的認爲是“趕集上街之意”。然而,還有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認爲“上河”不能作爲動詞解釋,而應該作爲專用名詞解釋,如果按名詞解釋“上河”應該是指御河。

    或許,它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只是更多的歷史被歲月所掩埋了。古往今來,《清明上河圖》到底還有多少謎團沒有解開?歷朝歷代,有多少人想佔有它,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懂它?走在濛濛煙雨之中,傾聽雨水滴落的聲音,思緒也因此而變得透明、滋潤,彷彿遊開封就應該是在雨中。在雨中安靜地遊,在雨中安靜地思……忽然,前面出現一間農舍,一位青年畫師正在那裏作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