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不可不知的五個真相

真相一:閱讀分爲哪四種層次?

閱讀有四種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要解決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檢視閱讀要解決的問題是這本書在談什麼,這本書採用了什麼樣的架構,屬於什麼類型的書;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書,它所追求的是理解;主題閱讀又叫比較閱讀,是最主動、也是最花力氣的閱讀。

閱讀的四種層次是漸進的,第一層次的閱讀並沒有在第二層次的閱讀中消失,第二層又包含在第三層中,第三層又在第四層中,事實上第四層是最高的閱讀層次,包括了所有的閱讀層次,也超過了所有的層次。

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慢讀,也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快速閱讀,針對不同的書籍,需要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法國學者帕斯卡爾說過:“讀得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

真相二:關於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又分爲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閱讀準備階段,相當於在學前教育或幼兒園的學習經驗;第二階段是認字,相當於一年級學生典型的學習經驗;第三個階段,隨着詞彙的增長和對課文的運用,通常是在四年級結束時就學會的方法,稱作四年級讀寫能力。第四階段是最後一個階段,相當於八、九、十年級的讀寫能力,孩子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但還不夠老練。

這就提醒我們,在培養我們孩子的閱讀能力方面,要遵循以上四個階段的發展規律,不能夠拔苗助長,太過激進。

另外,這讓我想到,在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到基礎閱讀。很多人學了很多年的外語,卻總過不了基礎閱讀這一關。基礎沒打好的話,到了後面的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就會產生畏難情緒。

真相三:關於檢視閱讀

有系統的略讀或者是粗讀是檢視閱讀的一種形式,一共有如下六個步驟:先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再是研究目錄頁,然後是研究索引,讀讀對出版社的介紹,以及挑幾個與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最後一步就是把書打開來翻一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檢視閱讀還有一種形式是粗淺的閱讀。粗淺的閱讀有一個規則,就是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檢視閱讀其實是很關鍵的,卻常常被我們忽略。這就好比我們去逛公園,卻沒有留意看公園門口的地圖一樣,在旅遊的過程中,難免就會迷路或抓不住重點,不知道自己將要看到哪些風景。

不是說任何一本書都值得我們花費寶貴的精力去從頭到尾細細閱讀一遍。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檢視閱讀。檢視閱讀可以幫我們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這本書到底是在講什麼主題?它的框架是什麼?它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果說這是一本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做分析閱讀的書,那麼檢視閱讀其實是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對於那些不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做分析閱讀的書,只需檢視閱讀就夠了。

通過檢視閱讀,還可以讓我們養成帶着問題去閱讀的習慣,這是一種主動的閱讀,能夠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穫。

真相四:問四個問題

怎麼去問問題呢?這本書裏面提到了要問四個問題: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個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想要有更大的收穫,就要求我們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這就是讀書人所提倡的“不動筆墨不讀書”。

真相五:三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第一種是結構筆記,這樣的筆記重點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至少不是細節。

第二種叫概念筆記,這樣的筆記不再跟結構有關,而是跟概念有關,這些概念是作者的觀點,當你讀得越深越廣時,便會出現你自己的觀點。

第三種叫辯證筆記,就是針對一場討論情景的筆記,主要適用於主題閱讀,你在同時閱讀好幾本相同主題的書籍時,這場討論是由許多作者共同參與的,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記筆記的方法。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個比喻:閱讀就跟滑雪一樣,除非你對每一個步驟都很熟練之後,你才能將所有不同的步驟連結起來,變成一個複雜卻和諧的動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