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如神》

聼。“聼你內心的聲音”。

↑這一步,在我們儒學思想中,稱作:“率性”(“率性”,←出自於《禮記·中庸》)。

“率”,我以前,有個筆名,就叫:“李率”

↑用了很長時間。既:“李率”,←這個筆名。那時候,我還處在“循找”,的階段。這個←‘循找的階段’,既:“率性”(←出自於,同上)的階段,在我們儒學思想中,也有描述......

↑這個階段,我們叫:自誠明,謂之性。(←出自《禮記·中庸》

“自誠明,謂之性”(出自,同↑上),就是形容的:一個人,聼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向內求,直至找到,的←這樣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在我們儒學思想中,叫做:率性、和“自誠明”(←皆出自於《禮記·中庸》)。

怎麼叫:“找到性”,什麼時候:“見性”,←這是,很私人的。

如果你一直:率性(出自,同上),那麼,找到“性”的那一刻、那一天,你會知道。

宇宙也會知道。“八方神佛”會來向你“祝賀”,你也會知道

“見性”,←我罷他稱為,叫做:‘一生中最低調的輝煌’。周圍人,可能看你,和以前“一樣”。

但只有你自己,和神佛知道,你自己和以前徹底不一樣了。

↑這種重生,這種“鳳凰涅槃式的輝煌”,理應有人給你“敲鑼打鼓”、“舞個獅子”,“放個焰火”......什麼的。

沒有。我“見性”那天,記得只有窗外兩棵海棠,開的最豔。

一棵粉色的,一棵白色的。美極的盛放。

除此之外,我説:“八方神佛均向我道喜”,誰信呢。

‘最低調的輝煌’,←這是,去年的事兒。

去年三月十五日,陽歷的。

你經過漫長的循找、探索,明瞭,←這就叫:見性,了。你自己會知道。

但是,“見性”了,還不夠好。“見性”,只是:找到了‘心中的神’。

但,你即‘本既是神’,的話,你本既是神,那,你以你目前的這個形態,出現在這個肉體的,所謂“人類”的小世界裏,是為什麼呢?

所以,只是見性,還不夠好,既然你‘本是神’,你得完成使命,纔可以。

所以,這就涉及到,第二步,叫做:自明誠,謂之教。(←出自《禮記·中庸》)

你本是神,你知道自己是‘神’,那,你就要‘傳遞一些東西’,纔行。

你‘傳遞的東西’,和你‘成神的方法’,有關

雖然説:“自誠明,謂之性”(出自,同上),但‘成神’的方法,不止一種

關鍵在個:“誠”,字。

好比,你本是一個:“文神”,你的‘神’譲你寫文章,你內心的聲音,也強烈的,譲你寫文章......

可是你的行動,你偏偏去畫畫,或彈鋼琴......

↑這,就叫:不誠。不要找藉口,“我媽譲我去的......”,“老師譲我去的......”芸芸。

你想‘寫文章’嗎?←就這麼簡單

想寫,就別廢話。畫畫課不去了,罷鋼琴課退了。寫。寫,寫。

↑就這麼簡單。↑這,就叫:率性(←出自《禮記·中庸》)。

別找藉口。“我不行,我忙”,“我不行,我有事兒”......←你不是‘神’。

‘神’,一個真正的“文神”,←他無論如何,也會走上‘聼從內心的聲音,開始寫文章......’←這條路。

別為不能“率性”(←出自《禮記·中庸》)找藉口。

↑你不是‘神’,而已。←就這麼簡單

你不是‘神’,所以你‘率’不了‘性’。‘神’,才能:“率性”(←出自《禮記·中庸》)。

道理是這樣的。‘神’,才能率性。我來這世界,大抵,就是為了:。(←出自《禮記·中庸》)“教”,是一個:儒學概念。

叫做:“自明誠,謂之教”(←出自於,同上)。具備了‘神性’,之後,知道了自己是‘神’以後,就開始今生的任務。

。←出自於《禮記·中庸》“文神”,文教;“武神”,武教;“舞蹈神”,舞蹈教;“滑冰神”,滑冰教......

不拘一格。不要認為,只有‘寫文章的’,是“神”,不是的。

就像我説的:“和你成神的方法有關”,一樣。你內心的聲音,(假設)譲你“滑冰”,那,你通過“滑冰”→從而“見性”......

↑那你,就是:滑冰神(舉例、假設,你內心的聲音,譲你去“滑冰”,且你通過滑冰見性)。

你內心的聲音,(假設)譲你去“游泳”,而,你通過自己長期、且堅持不懈的努力,你通過“游泳”→從而“見性”,了的話。

↑那你,就是:泳神。......以此類推不拘一格

但,你通過什麼‘方法’→“見性”,既:“自誠明”(←出自《禮記·中庸》),既:你的‘誠’,是什麼?

游泳?寫作?畫畫?滑冰?橄欖球?體操?武術?......

你的‘誠’,是什麼?你內心的聲音,是什麼?

無論是什麼,你通過什麼“見性”,你“見性”之後,對外傳播的,就是什麼......

↑(因為)那是我們‘神’的:使命。

記住了嗎?“見性”之後,對外傳播,←就叫:自明誠,謂之教。(←出自《禮記·中庸》)

“見性”之後,對外傳播,傳播的,是:你‘見性’的方法。

↑道理是這樣的。(假設)你通過“游泳”→從而“見性”。

那你的‘誠’,你的‘誠’就是:“游泳”。你“見性”(既:成神)之後傳播的,也是“游泳”。

↑這,只是假設。比如我,通過:寫與儒學理論、儒家思想相關聯的再創作型文章“見性”。那麼,‘寫與儒學理論、儒家思想相關聯的再創作型文章’,←就是我的:

那麼,我的“教”,我“教”的內容,也得是:‘與儒學理論、儒家思想相關聯的再創作型文章’←這個內容。

↑這,就叫:自誠明,謂之教。(←出自《禮記·中庸》)。

道理是這樣的。我的‘誠’,是什麼,最後我的“教”,就也是什麼。

↑這種:“自明誠”的“教”,就叫做:神行合一

100%透明,你就是:神。神,就是:你。

↑這就叫:至誠如神”(←出自《禮記·中庸》)。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六月廿九 於自家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