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爲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終於有時間來寫這個專欄 我們爲什麼要學習格律知識? 學習平仄格律知識的用處 提升詩詞鑑賞力 和其他專欄的異同 從哪裏開始

大家好。

終於有時間來寫這個專欄

其實從第一天發詩評起,就有人說我是爲了賣專欄,結果快一年了,專欄資格開通大半年,一篇專欄的文章都沒寫。不是不能寫,而是本人什麼都寫,每天的文章更新基本上沒停過,詩詞知識,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

基本上在所有詩評文章都牽涉到詩例的平仄分析,而在原創的詩詞過程中一般也詳細地講明瞭如何寫近體格律詩,所以我以爲大家只要能持續關注,自然會在讀文章的過程中發現寫詩的方法。也就沒有針對詩詞寫專欄。

個人的號雖然很少和留言的朋友互動,關注的朋友沒有很多,但是一直是在正增長。從零到如今接近兩萬,個人認爲就歸功於每天的持續更新。我這裏有你需要的知識,同時每天都有變化,這是我唯一可以留住朋友的東西。但是最近很多長期關注的朋友,包括一些熟人,我們私下聊天的時候,談到是否知道如何寫近體格律詩了?朋友們給的反饋卻還是似是而非。

大概都是一個意思,讀了文章,當時知道了一點格律知識,但是隨後就忘了,想寫詩的時候無法提筆。

這讓我重新審視這種碎片知識傳播的用處。

唯有長期的、系統性的學習才能真正有效。

不思考、不連接的知識點,再新奇也是垃圾。不通過思考把它們煉化到我們自己的知識框架內,下一分鐘,別的碎片就會衝進來把他們擠掉。前仆後繼,一覺醒來,一片空白。

這是我真正決定動手寫這個專欄的原因。我們把關於近體詩的知識放在一個欄目中,大家可以隨時取調、閱讀,隨時印證自己創作詩詞的思路,然後通過不斷地寫詩來固化自己的格律知識,成爲一個真正懂得寫格律詩的人。

我們爲什麼要學習格律知識?

大道理就不說了。講一些相關知識點。

中國的詩歌分爲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

古代詩歌包括古詩和詞牌。詞牌我們講完格律詩有時間再說,這裏只說古代詩歌。

古代詩歌又分爲兩種範疇:古體詩和近體詩。而這兩種詩的劃分標準就是平仄格律。

所以,凡遵守平仄格律的詩(絕句、律詩、排律)都是近體詩,這是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爲了區別唐以前風格的作品,唐人稱之爲“今體詩”。而到了宋朝對唐詩和以前的作品進行整理時,自然不能稱爲“今體詩”,就改稱“近體詩”,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今天。

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詩歌就是古體詩了,又稱“古風”。

既然古風和格律詩都在齊頭並進,爲什麼我們一定要學習平仄格律知識?

其實不是必要的。

這就像我們在大海里航行,戰風斗浪,愜意無比。忽然看見一座港口,燈火通明,繁華熱鬧。咱們要不要上岸?

其實不是必要的。你依舊可以在海洋中汪洋恣肆、任性平生。

可是文明卻在岸上傳承。那些上了岸的人,在岸上更新了裝備,再進入大海和你爭鋒,你說誰更加瀟灑?

不上岸也有樂趣,這就好比是拒絕學習平仄格律的古體詩寫作者。這種樂趣是天生的音律感帶來的,就好像漁民骨血中的海水味道。

上岸學習升級也有樂趣。這就像學習平仄知識之後的近體詩寫作者。至於學習了這種知識之後,是在岸上繼續走遠,還是回到大海里遊刃有餘,這就是個人選擇了。

簡單點說吧,平仄格律知識是精巧的漢語音韻知識的提煉,專門用於近體格律詩的創作。我們學會這種知識,並不代表就一定要使用它來進行詩歌創作,但是絕對會加深我們對漢字音律的認識,並從根本上避免創作詩詞時會發生的語病錯誤。

這個就等同於漁民上岸考個船舶駕駛證,然後再下海去航行。你說有沒有必要?

平仄格律是輔助詩人對漢字發音有正確認識,快速進入近體格律詩門檻的一套輔助工具。入門之後是否使用,看個人喜好。杜甫用得多,李白就不怎麼用,僅此而已。

詩作的最終目的是言情表志,而不是輔助工具。

學習平仄格律知識的用處

而在今天網絡如此發達,人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時候,學習平仄知識,拿到近體詩的這份駕駛證,創作上有了規矩,甚至在規矩之上縱橫馳騁,這是在衆多亂七八糟、胡寫瞎湊的詩人中脫穎而出的最快捷的方法。

說通俗點吧。我們不懂詩詞格律,看到有人在圈裏、平臺上發表作品,看的都是字詞、修辭,看上去豔麗、疏淡,這就是給這位詩人的定義。但不論哪種風格,這位詩人都挺牛逼的,對不對?這位創作者裝逼成功。

但是我們如果懂格律知識,我們首先就會看他是否符合平仄格律,這種隱藏在浮華修辭之下的規律可以迅速地幫我們鑑定出這位詩人是真牛逼,還是裝逼。如果他寫的東西明明不符合平仄格律,卻自己標一個“七絕”、“七律”的詩名,那這人十有十是不懂裝懂。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他任何其他方面的附加分。

不管他是教授、還是什麼領導人,反正是不懂詩的人。

所以簡單來說,詩詞格律知識是我們在這個圈子裏面鑑別人和作品的一份基本工具。

當然了,這只是格律知識的一個應用功能而已。

我們學習格律知識最重要的還是通過平仄格律來分析鑑賞前人作品,找出“詩家語”的獨特魅力,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從而逐漸達到出口成章、音律和諧的水平。

知格律,但是在詩詞創作中並不一定要守格律。這個我們後面會詳細講,因爲平仄格律的優越性顯而易見,但是缺陷也是有的。

提升詩詞鑑賞力

上面說裝逼與反裝逼有點俗。那麼,就從文藝性角度來聊聊,我們到底要成爲怎樣的詩人?

這個專欄能否讓你成爲你想象中的詩人。

答案是可以,但是你得調整你的想象。

雖然我的文章配圖都是那種仙風道骨、飄飄欲仙、男才女貌、玉笛寶馬的圖畫,但那並不是現實生活。

那只是爲了好看,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真的詩人,未必要穿漢服、撫古琴,開口閉口古劍、西風、銷金獸,這些都是外在意象的堆砌。如果你只是想要成爲這些形象派的詩人,這個專欄毫無用處,去影樓要快得多。

真的詩人,要有一貫始終的詩心。要對風物人情、社會變遷有靈敏的觸感,要有充沛的感情需要抒發,要有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要有“文”,要有“質”,文質彬彬,而後君子。

而這個專欄就是提供一種可以適合你表達的詩的方式。儘量從零基礎開始,分析平仄,講押韻、對仗、各種格律理清楚,在適當地講出律和拗救,爭取在十講之後,大家對格律詩有一個全面而細緻的概念。

也就是說,這個專欄的功用主要是來提升大家對古詩詞的鑑賞力。

爲什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因爲有大量的閱讀來提升鑑賞力。

鑑賞力有時候比寫作力還重要。

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優先提高鑑賞力,再進行詩詞的寫作,能少走不少彎路。

鑑賞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鑑賞力來自對詩歌歷史發展的全面觀照。

什麼是情懷?什麼是情調?什麼是詩歌史上你來我往的鬥爭?爲什麼詩人們會互相爭辯、甚至對罵?

我們通過大量的閱讀,掌握了詩歌的發展脈絡,就能明瞭各個歷史時期的文風變化和原因,這個過程,也是對文風有深刻了解的過程。

什麼是雅正詩風,什麼是浮豔詩風?爲什麼我們在讀一些朋友創作的時候感覺心裏空蕩蕩的,而讀另外一些詩人作品的時候卻總是能被撥動心底的那根弦?

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提升鑑賞力而獲得。至於詩歌史,我們有時間別的專欄再講。

這個專欄的重點是鑑賞力提升的第二個方面:是對詩詞技巧的認識。

詩、詞都是最爲精緻的文學體裁,寫作上有其他文體所不具備的特殊技巧。

有很多人說寫詩依靠的是情感,要什麼技巧?謬之大也。

即便是李白、蘇軾,也是講基本方法的。情感是第一的,但技巧能夠讓你的作品更增加色彩,技巧是輔助表達的工具。你以爲不用技巧的,是到了用熟用化的地步了。“從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一開始就不要技巧。

而這個專欄,重點就是講授近體格律詩的各種規則和技巧。幫助大家辨別近體詩、近體詩人,通過大量的近體詩作品,提升我們的詩歌鑑賞能力。

最終達到創作近體格律詩的水平。

和其他專欄的異同

動手之前也大致看了下,有不少相同的講解格律知識的。

知識點是相通的,不同之處大概就是講的方式不同吧。關注我的朋友也知道,我倒是於初學者知識講解是詳細而不厭其煩的。咱不說師承何處,也不要把這些規則搞得複雜神祕,好像教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一樣。

咱們用最簡單的話講清楚問題。知識本來就要依靠共享而生存發展,裝神祕是沒前途的。

因爲入門必須得容易,首先得讓人進門吧。至於進來之後,修爲是在各人自己的。其實,正確的詩詞觀是慢慢建立的,絕不是這個專欄能達成的目的。

這個專欄的功用就是讓初學者從零開始,學會如何使用近體格律詩的格式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也就是說,看完這個專欄,至少你知道怎麼寫格律詩,不會有常識上的錯誤。如果感情發揮得當,文筆優美,那麼一首好的作品也可能出爐。

講通俗點,到時候再去發表自己的作品,我們就知道如何標註自己的詩了,是五絕,還是七律,還是隻能標個古風?

文藝屬性的逼格就是這樣上去的。當然也可以用這個來反裝逼。

個人寫文章只喜歡深入淺出,並且詳細舉例。也因此可能會比較囉嗦,特別是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朋友來說。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從零開始,自然會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

從哪裏開始

今天主要是聊了一些寫詩的態度和提升鑑賞力提高創作詩詞能力的看法,我們下一講正式開始格律知識。

從哪裏開始講呢?大致對專欄文章做了一個規劃,從平仄開始,講完格律詩的通則,比如押韻,交替,對粘之後,再詳細講每一種格式的關係和示例。

其實不算複雜,可能十講講完,也可能臨時增加,視反饋而定。

下一講,我們就講平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