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傳》筆記4

四、定力

人在江湖,都希望找一個靠山,讓自己的升遷之路走的順暢些,但曾國藩不這樣做,他爲自己立下規矩:不攀附權貴,踏踏實實做人做事。

傳說,曾國藩在京城做官時,當時的軍機大臣穆彰阿很欣賞他,主動向曾國藩表達好感,並在皇帝面前稱讚推薦。通常人們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大喜過望,主動前去建立關係,但曾國藩沒有,他雖然心存感激,但在交往時非常注重分寸,從不失態,不越界,一直保持在正常範圍內。後來穆彰阿倒臺,曾國藩沒有受到牽連。

曾國藩統率湘軍時,在朝中又遇到過一個特別支持他的權臣肅順。正是在肅順的建議下,曾國藩才當上了兩江總督。但是曾國藩跟他,也沒有建立私交,後來慈禧發動政變,肅順被殺,在他家裏查到很多私人書信,但裏面沒有曾國藩寫的。慈禧因此十分信任他。

曾國藩晚年,醇郡王奕譞,好多次想跟曾國藩交往,託人給曾國藩帶了封信,對曾國藩大加恭維。醇郡王奕譞是當時同治皇帝的親叔叔,慈禧太后的親妹夫。一般人對這樣的親貴,都會主動上前攀附,但曾國藩卻連他的信都沒回,只給帶信的人回了封信,說:“敝處函牘稀少,未便於醇邸忽改常度。”意思是,我一向不怎麼跟別人通信,也不便因爲醇郡王就改了我的老習慣、老作風。

醇郡王還不放棄,過了幾年又寫詩寄給曾國藩,讓曾國藩點評,還說希望曾國藩也寫首詩應和一下。曾國藩仍然沒有給他回信,而是給捎信的人寫了封信說:

醇邸於敝處折節下交,拳拳摯愛,極爲心感。……緣弟處向來書札稀少,朝端貴近諸公多不通問,未便於醇邸特致私愛,致啓他嫌。

大意是:醇郡王對我如此垂青,我十分感動,但我的原則是,對朝廷上那些親貴人物,一貫不和他們建立私人交往,所以這次也不打算破例。

曾國藩一生都是這樣,堅守自己的原則,保持自己的定力,與權貴保持距離,所有的交往都在正常範圍之內,權貴更迭,他依舊還是曾國藩。

官場上,跟對人,也許升遷很快,跟錯人,倒黴的可能也是你。不投機,不取巧,踏踏實實做人做事,這是曾國藩一生的原則,也是堅持了一生的原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