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孤獨裏成全(叔本華)

《一切都在孤獨裏成全》

        我們可以在孤獨裏成全什麼呢?有誰喜歡孤獨?帶着對題目的好奇停下追逐的腳步,走入了本書。整本書以孤獨作爲線索,叔本華在品味孤獨的生活之中,以自身獨特的哲人眼光對孤獨進行觀察和思考。一個精神貧乏,沒有豐富強大內心的人,是沒有辦法真正享受孤獨的,更是沒有辦法真正享受到人生的幸福,而真正幸福的祕密,不在外界,而在孤獨的自我成全之中。

      阿蘭.德波頓說“最好的書能清楚地闡明你長久以來一直心有所感,卻從來沒辦法表達出來的那些東西……”讀了叔本華的對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讓我內心強大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

1.內心寧靜是幸福的根基。快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一個人內在的東西越多,他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的東西就越少。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自身有擁有的全部的人的個性,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安康的唯一的直接因素。

2.健康是構成幸福的主因,鍛鍊勞動是成就健康的保障。

3.不要對他人抱有過高的期望——不管是道德上還是才智上。

4.過分看重他人看法,是人類共有的頑疾。儘可能減少自己對別人看法的過度敏感,傾聽內心的聲音,用自己的大腦獨立思考,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但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

5.安全感:能給你安全感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一個人真正的安全感是由內而發,內心的自我認同。

6.關於嫉妒:忌妒是人的本性,它能迅速成爲一種邪惡並帶來悲痛與苦難。我們要把它視爲美滿人生的宿敵,要像消滅其他所有惡念一樣熄滅心中的忌妒之火。

7.不仰望他人,自己亦是風景。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論你擁有或缺失什麼,都不應該拿自己的生活與別人的生活相較而專注於別人人生的幸福。

8.幸福不是可以輕易獲得的東西,只有在我們自身中才能發現它,幸福也不代表事事如意。

9.溫文爾雅、活潑快樂的氣質,完美強健的體魄,健全的理智,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意志以及良知,這些優勢都是地位和財產不能替代的,是誰也奪不走或給予不了的東西,與所擁有的財富相比,人格更本質、更純粹。這些也是我今後要通過閱讀,通過生活體驗來不斷彌補性格中所缺失的!

      關於作者的“一個人的社交性格幾乎與他的理智才能成反比。也就是說“某某人”不善於社交,就等於在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天才”有些不太認同。因爲要完全地獨立於世幾乎不可能,既然不是獨立於世,那麼就需要彼此認可和接納。也許叔本華弄明白了人需要自我喜歡自愛,卻沒有接納的認知,所以才那麼尖銳。

      高處不勝寒,我做不了哲人,也成不了“眼觀井空而不驚,聽聞島楓亦無恙”的大師。我喜歡獨處,喜歡內心的豐盈,同時也覺得與真誠的朋友交往同樣是恩賜!

      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途,那麼當千帆閱盡後,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真正聰明的人,會懂得爲自己修籬種菊,任世事浮華滄桑,我自從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