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浅浅之间的感动

趁着暑假把肖培东老师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读完了。这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体裁和课型方面展示了肖老师的教学艺术,值得我去认真学习,不断实践反刍。但是读完后,有一种感动在内心涌起,这种感动激发了我对语文的热爱,激发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给了我前行的动力,也许这种感动比。学习教学技巧和理念给我更大的力量。

一、感动前辈对教学的热爱

这本书最后一篇教学实录是钱梦龙老师、黄厚江老师和肖培东老师三人共同执教的《愚公移山》。

当看到88岁的钱梦龙老师站上讲台为学生讲授《愚公移山》时,不禁在心里想,如果我88岁,我会在干什么?脱离一线教学,即使身体健康,我是否还会上场讲课呢?大概率不会了吧。

书中有一段描写钱老上课前的细节:《愚公移山》课排在上午第3节,第1节是永嘉中学周康平老师的课,他的课一结束,钱老师就站了起来,脱下黑色的大衣,做好上讲台的准备。我告诉他,他的课是第3节,还没呢,别急。老师这才恍过来 ,调侃的说,“我还以为接下来就是我上课了呢。”我感动的问老师:“老师您激动吗?”钱老的肩明显的抖动了一下:“我很期待好多年没有讲课了。”他没回头看我,只是盯着台上。

第1节课一结束前老师就站起来准备上台讲课,因为要上课而激动的身体抖动。这是多么深的热爱啊!

“他没回头看我,只是盯着台上”我想此刻钱老的目光一定是充满柔情,充满期待,眼睛放光的。这是他热爱的课堂,是他坚守的舞台,是他一生的牵挂与怀念。看到这里,被钱老深深感动。

还有黄厚江老师,在会议开始前钱梦龙老师邀请他和他们一起上课,“尽管心里并没有底,我也不能再退缩了——其实我也真的不想退缩。能和钱老一起上同一节课,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黄老师的反应,除了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不也正是因为对语文的热爱吗?

是因为教的好是名师才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热爱,还是因为对语文的热爱成就了名师?我想后者居多吧!

二、凝视,找回初心

相信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当初都是带着对语文的深沉的爱走入课堂的。但是,每天一个节奏的上课批改,每天要找这个喊那个学生或家长弹来弹去,每天要盯着教室里晃动的脑袋和走神的眼睛,每天要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中送走太阳,迎来月亮。在一件又一件重复的琐事中,我们的热情被侵蚀,逐渐消失。如何能够永久的去保持这种热爱呢?

肖培东老师以自己亲身经历,向我们诉说了这他的心路历程。曾经的肖老师也有过职业倦怠,曾经的他也埋怨他的学校,埋怨学生,埋怨他从事的职业。甚至肖老师说他都不想教书了,觉得没意思。

这时,肖老师的父亲带他来到家门口的地里,让他“看看这块地”,说“你就是没好好看过”。细看下,肖老师看到父亲用自己的力量把散乱的地修改成整齐的菜地,在没有好土,不厚实,不湿润不肥沃的土地上长出了盎然的绿意。原来之前都是随意的掠过这片土地。“扫视灵魂,不在场的浮夸的走过只会让你收集世界的粗糙轮廓,然后简单的用个人喜好去评判,你根本无法预见的丰富。”“我有看到心,我们的心灵才有辽阔与广大我们的精神边界和灵魂相遇才有拓展。”“您是教育,你才不会只让委屈烦恼和忧伤铺满你的世界,你才愿意擦拭泪水微笑的走向校园的灯盏,您是教育,你更会抖落片片抱怨,在繁忙中冷静思考,潜心阅读 。”从此,肖老师静下心来去开掘种植语文这块“土地”。

看到肖老师的这段经历,首先是感动,肖老师走下神坛,向我们讲述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其次,感觉释放了,感觉被理解了,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方向。

通过凝视,一次又一次的爱上语文,永远保持对语文的初心。直到永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