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14歲女孩寫給父母的遺書:你們愛的是不是我,是衝進班級前十的我 學習無意義感與“空心病” 自我認同和價值感的缺乏 作爲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前兩天有小夥伴諮詢孩子學習問題,她很焦慮:今年親戚家孩子300多分沒有找到學校上,自己兒子成績比他還差,只能考200多分,明年中考可怎麼辦啊,愁死了。平時在家都看不到他寫作業,整天玩手機,一個遊戲能盯着玩一天,讓他學習,就手託着腮幫子,嘴裏咬着筆,皺着眉頭眼瞅天花板,一天受罪的樣子......

爲什麼孩子不想學習呢,難道都是遊戲惹的禍?

我們常說外因只是影響因素,遊戲最多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內因,是孩子個體。

同濟大學醫學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劉亮在他的新書《父母做這9件事,孩子從厭學變愛學》中認爲,孩子厭學的主要個體因素有兩個:

學習無意義感與“空心病”

自我認同和價值感的缺乏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發現認爲厭學不僅發生在成績不好的孩子身上,很多成績中上甚至很優秀的孩子也會出現厭學心理。

學習無意義感與“空心病”

我曾經面向一批高一學生做過一個調查:你的目標是什麼,你爲什麼學習。

結果令人非常喫驚,部分同學沒有目標,部分同學只知道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卻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好好學習,爲什麼要考大學。

我們都知道人是追求意義的動物,做事都需要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尤其是對於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更需要有意義的目標的支撐,如果沒有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基本是撐不下去的。

但是現在的很多孩子只是在家長的叮嚀下認真學習,並沒有自己的個人目標。

有的家長在勸孩子認真學習的時候會說:“你一定要認真學習,現在普高錄取率這麼低,不認真學習你就考不上普通高中,就考不了大學,以後拿什麼在這個社會立足啊。”

但是這樣的勸告基本是無效的,因爲對於大腦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孩子而言,他們根本考慮不到那麼遠。

除了家長說得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考一個好大學,孩子自己卻不知道取得除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學習還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當孩子缺乏從內心認同的意義時,缺乏自我認定的學習的意義時,在學習還能夠獲得外界認同的時候,也許還能堅持;一旦學習受挫,沒有了外界的認同,他們就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努力,努力的意義是什麼。他們只是一個空心的被逼着學習的機器。

自我認同和價值感的缺乏

自我認同和價值感是一個人存在的意義,一個人如果缺乏自我認同,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他會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信心,極端者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造成價值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只以成績論英雄

缺陷取向的家庭氛圍和管教方式

1.只以成績論英雄

在部分家長和老師的眼中,成績至上,只要成績好,其他一切都可以靠邊站。

能否取得優異的成績是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目標。

2.缺陷取向的家庭氛圍和管教方式

很多家長眼裏只看到孩子做不到的,看不見孩子能夠做到的。即使孩子做得還不錯,也只關注繼續努力的空間和需要提升的地方,他們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以指責、抱怨、謾罵、挖苦、諷刺爲主——孩子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裏逐步喪失了自我價值感。

 昨天一個初二孩子的遺書在朋友圈刷屏。遺書中能夠看出這是一個非常懂事而且優秀的孩子,但是遺書裏卻充滿了對父母的控訴:

你們愛的是不是我,是衝進班級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級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滿分的我。

羞辱人最有效的方式先是讓她就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衆,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聲罵最難聽的話。

失眠的原因是睡前被罵或被打,躺在牀上接着聽從主臥傳來的謾罵聲,剩下的時間用來回味一天的難過。

以成績論英雄和缺陷取向的家庭氛圍正是這個家庭的表現,它們直接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認同和價值感,把孩子推向了自殺的深淵。

樊登老師說: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有價值的時候,就不會輕易放棄自己。

作爲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接受孩子只是個普通的孩子

雖然成績對於考上大學很重要,但是我們必須認識了一個事實,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爲學霸,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校學習,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學。

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是普通的,如果硬要把智力中等的孩子拔高成爲智力正態曲線頂端那百分之五的尖子生,既是徒勞,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著名的薩提亞學派心理治療大師林文采博士說:

“孩子的成長,如同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水等營養一樣,既需要物質營養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無條件接納、被重視、被肯定讚美和認同。”

我們必須明白一個真相,人有優秀也有平庸,有光芒萬丈的成功者,也有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我們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這樣的事實。

2.多元評價孩子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作爲家長要善於發現看孩子的優點和特長,多看到孩子做到的而不是做不到的,要多方面綜合評價孩子,而不是把分數作爲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

比如剛剛獲得奧運會跳水冠軍全紅嬋,她從小就讀書比較差,不愛在課堂上發言,據她班主任回憶,有一次問她4×8等於多少她都不知道。但是你能夠說她不優秀嗎?

3.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找到生命的意義

你可以不喜歡上學,但你不應該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上學可能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無論未來怎樣,孩子都要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作爲家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的優勢和興趣,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理想。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具備哪些天賦,對哪些事物感興趣。

第二,爲孩子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有機會單純的出於喜歡去接觸自己感興趣的事。

第三,及時給孩子點贊,誇讚孩子的努力和具體表現。

第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體驗與他們感興趣的事相關的職業。

第五,在孩子面前表達對自己和伴侶職業成就的欣賞,讓孩子體會到有一份自己追求的事業和夢想,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生命不是一個跑道,而是一片草原,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肆意奔騰。家長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孩子的長遠發展,是孩子對於夢想的追求,對自我價值感的認同,而不只是當下的成績。

劉亮博士認爲孩子的厭學不是某個單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一個系統問題,是孩子背後的社會、學校、家庭這個系統的問題。

在《父母做這9件事,孩子從厭學變愛學》這本書中,作者結合他接待超過300案例的經驗,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爲我們闡述了各種厭學現象以及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非常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

這本書值得每位家長去看看,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厭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