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一——摘抄

1、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要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就是关注孩子的积极面,善于发现孩子好的一面。首先要接纳孩子,其次要欣赏孩子,最后要鼓励孩子。接纳孩子就是接纳孩子的当下,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放下比较才有可能接纳孩子,总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孩子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可能放弃努力。过高的期待则会让孩子觉得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要求,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接纳孩子就容易发现孩子的好,就容易欣赏孩子。欣赏就是家长在看到孩子的积极行为时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鼓励则往往发生在孩子没有做好时。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不应打压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

给予孩子积极关注,给予孩子正向积极的反馈,从而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知识掌握。

2.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个体不能使用某种学习策略,往往是因为可用性缺陷和产生性缺陷。可用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某一策略而不会使用该策略。这种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不少孩子都不知道有哪些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基本上凭经验来学习。他们往往对老师传授的方法也不是太在意,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产生性缺陷是指个体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某一策略。比方说,现在很多孩子都在课外参加了思维导图的学习,却不知道怎么正确使用思维导图,哪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常见的错题本、思维导图,还有我们熟知的五大学习环节—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作业都有法可循。做父母的要循循善诱,将科学的学习策略传授给孩子。传授学习策略时要注意不要光说不练。比方说,让孩子自主预习,却不指导孩子怎么预习,孩子怎么能会呢?建议在传授学习策略时,首先要领着孩子一起做,父母先示范,孩子在一边看;接着,让孩子独立做,家长在一旁给予反馈指导;最后,数次反复之后,让孩子独立完成。

3.给孩子留出学习的空间来

辅导孩子学习时要给孩子留出一定的学习空间来,不要贴身式辅导。贴身式辅导,首先会给孩子带来压抑感,谁也不愿意被一个人盯着干活。其次,贴身式辅导时父母容易急躁上火。孩子就是孩子,因为身心发育不成熟,很多事不是孩子不想做好,而是做不到。当父母的很容易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看孩子干什么都顺眼,着急上火了就批评、指责孩子。孩子情绪不好时,表现就更糟糕。双方负面情绪交替上升,最后两败俱伤。最后,贴身式辅导容易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写作业时体验到太多的负面情绪会让自己离学习越来越远,逐步发展成不爱学习。

4.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最基本的学习态度是:学习任何知识都应该以领会和掌握知识为标准。常见的错误的学习态度就是不求领会和掌握知识,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至于完成之后有没有领会和掌握知识则不管。在这种错误的学习态度指导下,孩子学习经常会出现劳而无功的情况。比方说,老师罚抄作业,孩子只是单纯抄完,还是没有记住。很多时候,孩子因为太小,认识不到学习的目的,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四、引以为戒

家长陪孩子做作业,无论是做书面作业还是口头作业,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家长检查孩子的背诵作业,在孩子背错后,切记不要让孩子从头再来。因为让孩子从头再来数次之后,孩子容易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最后产生无力感。孩子背错时,应该鼓励孩子背诵下去,直至背完。家长在鼓励之后,再指出孩子犯的某些错误,帮孩子纠正之后,让孩子接着背诵,直到他能完整背诵。

家长陪孩子做书面作业时,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只管完成而不管对错和是否掌握,是目前很多孩子在做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孩子做完作业后,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检查,如果一直是家长检查,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印象就不深刻。

五、举一反三

能否成功教育孩子和家长的学识无关,首要前提是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

由此可见,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多么重要。但是,错误的陪伴不如不陪。在家长错误的陪伴之下,亲子关系很容易恶化,孩子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到了那个时候,父母的话孩子就听不进去了,即便父母有一身“武艺”,孩子已经滴水不进、刀枪不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