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階梯97. 爲什麼我們的大腦總想“壞”事兒?

你會不會覺得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壞消息?大到全球疫情、經濟衰退,小到隔壁鄰居兩口子打架、出門碰上大堵車,社交網絡上也遍佈了各種明星出軌、女員工被PUA等等各種負面信息……

有相關數據統計,在疫情期間中國人羣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病率高達30%。

美國著名新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曼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致力於對負面效應的研究,在他的著作《會好的》這本書中,在深入介紹的負面效應是有如何影響我們的?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負面現象,收穫積極向上的人生。

羅伊教授經過大量的研究認爲“壞”比“好”強大得多,爲什麼“壞”會如此強大呢?這主要源於我們的大腦就是爲“壞”而生的。


我們的大腦中存在三種威脅預警系統:基底神經節系統、邊緣系統、前額葉皮質。

基底神經系統是一種直覺反應,只要檢測到一點點威脅就會拉響警報,讓人做出防禦或逃跑的行爲。

邊緣系統主要是大腦中的杏仁核在發揮作用,它會讓我們面對危險時觸發情緒反應。比如看到一條蛇會產生恐懼情緒。

前額葉皮質比前兩個系統更加靈活專業,具有推理和決策能力,會參與應對危險。還會產生一些樂觀因子,但並不扭轉整體上“壞”的感覺。

所有系統的共同目的就是應對危險和保護好身體。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這三種系統保護人類躲過了很多致命的威脅。

人類的大腦會隨着環境的變化而進化不斷創造出新的系統,但進化速度非常緩慢。創造出來新的系統會與舊系統共存於大腦中。因此現代環境變化速度越來越快,但大腦的神經系統卻以同樣的方式對潛在的威脅作出反應,這就形成了一種過度反應。

即便我們處於順風順水的狀態,大腦控制情緒的信任和仍然會對潛在的危險保持警惕。這就決定了大腦僅僅在有意識尋找好的時候,纔會做出好的反應,但從來不會停止對壞的反應。

大腦的負面效應會進一步觸發自主神經的逃跑反應,根據研究表明,壞事比好事更能喚醒自主神經,當我們面對壞事時,自主神經就開始起作用,讓我們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渾身冒冷汗的狀況。

這就造成了大腦中對壞的風險反應過度和對風險認知的扭曲。

那麼,怎樣扭轉對壞的認知,訓練出無所畏懼的大腦呢?以下5個步驟會幫到你:


第1步,把壞的事情說出口

把你的擔心害怕都說出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恐懼感。


第2步,繪製失控列車的行駛曲線

你可以回顧一下自己情緒失控的過程,然後就好像讓自己搭上一列失控的列車一樣,在每一個站點,也就是事情發生的關鍵節點監控自己的心率,記錄下害怕的時刻點。


第3步,調節車速

失控的列車不斷加速,接下來就要調節車速,讓自己冷靜下來。


第4步,重複能夠讓自己冷靜的話語

語言具有極強的暗示力量,你可以找出對自己有肯定意義的話語,然後不斷重複。

第5步,呼吸

心理學家認爲說估計是對身體發出信號,告訴我們是安全的,把注意力放到恐怖以外的事情上。

通過以上5個步驟發揮正向思維的作用,讓“好”遠多於“壞”。積極的方式應對。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參加過戰爭的士兵大部分並未出現創傷後應激的症狀,反而變得越來越堅強這種現象被稱爲“創傷後成長”。

當人們以積極的方式應對創傷會變得更加堅強,更容易找到生活的中美、樂趣和希望,成長不是來自於創傷本身,而是我們怎麼樣應對創傷的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