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重新日更?

文|弋一

01

日更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有人說,日更出來的內容都沒有結構,不成體系,或者說日更就是浪費時間,是文字垃圾。

可是,日更對於那些懷揣心事、不善訴說的人來說,是最好的樹洞和避風港。

在敲下字的瞬間,噼裏啪啦的打字聲,讓你的內心覺得異常安定。

連稍顯昏黃的燈光,都變得溫暖有力量。

因爲要日更,所以你總不敢輕易結束一天,也讓你明白了,原來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其實你可以完成那麼多事,也就更珍惜時間。

而且,如果你一天中什麼都沒做,沒關係,在一天結束的最後時刻裏,你還完成了一篇日更,這樣你就不會覺得自己一天一事無成。

02

很多人會在寫作時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想的可好了,就是一寫就腦袋空空。

大腦如被堆砌了漿糊,思維一點都不流動。

那一刻,你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陷,會反省自己是不是平時用腦子用得太少了,或在其他不重要的地方,浪費了很多精力。

其實,人這一生啊,總是要有太多時間去憂思那些已發生和未發生過的事。

有些人臨睡之前,會突然想到那些已經被身邊人遺忘,但自己卻記憶深刻的尷尬瞬間。

這時候,如果你窩在被窩裏,任自己尷尬,那這件事會永遠埋在你心底,成爲你生命中的一根刺,每每觸碰,就痛癢難耐。

但如果你願意將這些內容寫下來,你就好了一半。

因爲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品質,就是直面問題去解決,並接納和原諒自己。

所以,文字最大的價值不是療愈別人,首先是治癒自己。

03

在人生之路上,最難的就是與自己和解,當你能夠自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會隨着你的舒適而變得舒適。

李維嘉曾在一檔節目中說道:“我最喜歡別人誇我得體。”

得體,代表與周圍的人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距離,不會因爲太遠而疏離,也不會因爲太近而產生壓迫感。

這在人際交往中很難能可貴,如果上升到哲學上,那就是“適度原則,過猶不及”。

一個能夠踏下心來寫作的人,不能說百分之百清醒,但至少在觀自己。

一個人能觀自己,也就能觀他人,觀世界。

這一切的出發點在於:人在寫文字的過程中,保持着對世界的敏銳,也就有了更高的共情能力。

這種能力會幫助我們擁有更高的情商,抵達人心中更深的地方。

再往深了說,我們目前使用的一切社交產品,其實都是基於人的共性和痛點產生的。

短視頻平臺更重視注意力經濟,讓大家在碎片化的時間內,不斷去獲取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同時消耗掉更多的時間。

聊天軟件解決了人們遠距離溝通的問題,給想說的話插上了翅膀。

這些都是從人心中最重要的情緒出發的,它們或爲了消除人在孤獨時的焦慮感,或爲很多人打發無聊時間、完成情感治癒作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

可見,觀自我、觀他人、觀世界是多麼重要。

04

你還記得這一切是怎麼產生的嗎?

沒錯,就是你在深入想那些別人看起來無聊的問題,並忠實於自己作了如實的記錄。

有調查顯示,每人每天會有6200個念頭從腦子裏一閃而過。

試想,如果你能對這些念頭的三分之一進行如實記錄,那麼你解決人類共性問題的能力,就不知道要比普通人強上多少倍。

如果你能將記下來的念頭實踐五分之一,你可能就能改變世界。

所以,日更的本質在於,舒緩自己的內心,反省自己的問題,記錄自己的念頭。

在這個過程中,你結束了一天,也完成了自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