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奇怪的,身份認同那些事

請問老師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有一女性覺得自己是男性,而後又以男性的心理喜歡上其他男性 有這樣或者類似例子嗎?又如何分析該女生心理?

在同性戀世界中,這樣的例子常見。“提問”本身看出該女生的性取向,就是一個心理上的同性戀者。簡單分析其心理:

1)爲何說她是同性戀?

該女生身爲女兒,但心是男兒,故以男性的身份和心理,去喜歡上的是男性,如同一個男性喜歡上男性一樣,是同性戀取向。令人有點模糊的是,她喜歡的是男性,就會跟男生牽手、相好,是很普通的一對異性戀,不會被人看成是同性戀啊。

的確,在表象上她就是異性戀,實際上她內心世界是在同性戀。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實中那些身爲男兒,心屬女的人,也大有人在的。

2)性取向,緣起人過去的身份認同

人類悠久的進化歷史,使人具有了強勁的文化基因,人的自然屬性也早已被社會屬性碾壓,蓋上了深厚的人性之皮。若問人是什麼?根本上說,人是社會生成的作品。

這一基礎上,來認識人的性取向就知,人存在兩種屬性的性別:自然屬性的雌/雄物種,社會屬性(心理上)的男人女人。

人的自然性別在精子與卵子結合那一刻已定了。可有人在少年開始就對自己的性別認知顛倒,嚴格講是雙重認知,理性告訴他自己是男/女,心理認定自己卻是女/男,爲什麼呢?這需要從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予解釋:人對自己“我是誰”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的性別認識都來自從小的心理感知,起決定性的階段是嬰幼兒期。人在0-2歲半處於二元關係的共生期,周圍世界跟他融爲一體的,完全沒“我”的概念。2歲半以後逐漸有了區別“我”和“非我”的感知,3歲半以後能明確區分我是男還是女,其他的“自我”感知也逐一建立,比如我是鄉下的(農民),還是海邊的(漁民),是富人,還是窮人,是聰明的,還是愚笨,是可愛被喜歡的,還是被討厭的,等等“自我”逐漸龐雜起來。

歷史也傳遞了這個概念,人被環境塑造。尤其在君主時代,你是誰從出生開始就被“註定”着,是少爺或小姐,是丫環或奴才,是聖人或奴隸,是地主資本家,還是貧下中農,甚至將來跟誰成親,你在娘肚子裏就被規定了。隨着社會的發展,改變了身份(出生)的註定,人有了社會角色的自主性。不過,從廣義的社會身份來講,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有無價值,有無才能,有無個性等,仍受數千年的君主或專制文化侵染,大批的人還是逃不掉被規定、被控制的教養模式,你的未來早在“父母”的掌控和努力干預下前行,即便是有了出息,最終也不是自己喜歡的那個自己,而是成爲了他人喜歡的樣子。這些人中,大多又是匱乏創造力,低價值感,情緒容易陷入抑鬱的人。

人的性別意識、性身份的認定,也形成於0-5歲的嬰幼兒時。性身份顛倒的人,儘管他們理智告訴自己是男/女,都無可抗拒他們的心理是異性的強烈感覺,正是因他們的過去就被“規定”男/女的養育所致。大概有兩種情形:一是深受“重男輕女”影響的撫養者,對不幸身爲的女孩,可能完全按一個男孩的期望給予養育,那這個女孩會經驗着體驗着“男孩”感覺,她心理髮育的許多“自我”亦會跟男性概念有關,比如要果敢,堅強等。

另一種情形,是撫養人有人格缺陷,他們不會愛孩子,或以掠奪控制性地對待孩子。表現在,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孩子的嬰幼兒期,不能給予孩子關愛、以及情感的任何迴應,或者父母之間是某種虐待式關係,那麼,有可能在孩子心中形成對父母角色(或自我角色)的反向認同。即是,一個幼小生命,若長期處於傷害性的親密關係,他/她天然地會發展出一種感覺:“我只有是女/男”才能安全、才能被接受、才能被愛,那麼,他/她的性別意識與發展,也自然是傾向於心理感覺的認定。

對“提問”中的女性而言,她爲何是心理上的同性戀,我們不得而知。對她的同性戀形式而言,推測有兩種可能:一是不知情的“異性戀”,即她不告訴對象自己心裏是男性,對象是以異性戀跟她戀愛;二是知情的“同性戀”,即表面上他們是異性戀,但雙方都有同樣的心理,或對象是雙性戀者,他們過着兩廂情願的同性戀生活。

人啊,你是誰......真是這世界上最複雜的物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