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遊戲化成長

說到成長,我們都覺得是個很枯燥的詞彙,兒童的成長,聽上去像一個焦慮的話題。

但是看完這本書,也許你會找到一些神奇的魔法,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能快樂成長。

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反映孩子難帶,不好管?又是因爲什麼現在的親子關係如此緊張?記得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情,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和認知造成的。有時候,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焦慮、脆弱、叛逆、陰暗,其實是一種變相地撒嬌、試探和發泄。他們想要的不是父母的長篇大論,而是請你看見我、認同我、理解我。就像斯戈登所建議的那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只需要描述孩子提到的行爲,解讀他當時的情緒,表達我們的感受就可,但千萬不要對其有任何評價。因爲父母“滿腔正義”的評價,會阻斷跟孩子之間通暢的交流,造成父母與孩子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看到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艾利斯認爲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等情緒,是因爲孩子想要父母看見孩子,認同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我們平時對孩子的說教 。這一觀點與《親子關係遊戲治療:10單元循證親子治療模式(第2版)》(以下書名簡稱爲親子關係遊戲治療)作者的觀點不謀而合。

《親子關係遊戲治療》的作者加里·L.蘭德雷思博士和休·C.布拉頓博士都是美國執業諮詢師,和美國認證遊戲治療師督導,他們對親子關係遊戲治療的研究十分透徹。

這本書作者主要是以親子關係遊戲治療爲主題,詳細全面的講解了親子關係遊戲治療的概念、作用及流程,不僅有問題的解答,還附帶了指導手冊和實踐手札,實用性非常強,接下來我們就走進《親子關係遊戲治療》這本書,開啓改善親子關係的第一步。

1.關注甜甜圈,而非中間的洞 在書中,作者以甜甜圈爲例,告訴了我們家長現在存在的問題,那就是隻看到了壞的部分而忽視了好的部分。作者還提出親子關係治療的重點是關係(甜甜圈好的部分),而不是問題(甜甜圈的洞),在親子關係遊戲治療中,家長要關注的是自己和孩子的優勢,這是改善親子關係的關鍵。

所謂親子關係遊戲治療就是每天選一個固定的時間,找一個固定且不被打擾的場地,放置孩子喜歡的玩具,然後家長陪孩子一起玩30分鐘,在這30分鐘內,家長要做到不問問題,只是陪伴觀察孩子,體會孩子的心情,學着去理解孩子,要學着去看到孩子的優勢。

理解孩子的感受而非聚焦在他具體的行爲上,在這裏,迴應感受可以從孩子的眼睛裏發現情緒的線索,當你對孩子那刻的情緒有了判斷之後,簡短迴應這個情緒,比如說"你看起來有些難過”或者“你真現在真的很生我的氣”,在這個時候,你面部表情和語調都和孩子此刻的感受匹配,在很多時候我們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更依賴於非語言信息的傳遞,因此,你在用語言表達和迴應時,要更注重你的非語言,這種共情感受能夠很好的安撫對方,並拉進你們彼此的心理距離。

比如說,在孩子在孩子很開心地蹦跳吵鬧地玩耍時,但你很累,很需要休息,你和孩子說:“寶寶,我知道你現在很興奮,但媽媽現在非常困,你可以到隔壁房間先玩會嗎?媽媽休息30分鐘後我們一起來玩,你看可以嗎?”

當你的非語言和語言都很誠實並坦然地看見孩子,孩子的理解和反應也會出乎你的意料。在這裏,要理解他們的神奇,還有一個非常奇妙的態度,那就是“在一起”,我在這裏,我關注着你,我理解你,我關心你,我爲你感到開心。這樣一種態度,能夠讓你和孩子的理解溝通變得輕鬆而自然。

因爲當你能夠去聚焦在你接下來怎麼做,怎麼處理你和孩子這一刻的狀態,你會更容易去做到上述的理解感受,和在一起的狀態,想一想,是不是有時你會指責孩子在做了一件事後:你怎麼這麼做?(面帶憤怒,語氣十分嚴厲。)甚至帶有一系列指責的話語,在這裏,如果你真的理解了,這句話所帶來的效果,你就會明白它不是處理與修復這件讓你感覺錯誤的事情的關鍵,那麼很多不必要的無效的指責與抱怨也會自然而然避免了。

可能你會說,那怎麼做呢?在這裏,書裏的具體的練習就非常配合這個認知的理解,有具體的操作清單技巧表,以及培訓手冊,和時間手札,從書籍整理的原理理解先給你整體的認識,再從具體的培訓手冊提煉具體的課程大綱和學習資料,然後從家長手冊中有具體的筆記和家庭作業的安排,到實踐手札的可以讓你輸出的梳理的欄目。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ACT原則——認可、表達、指出

認可,在遊戲中家長要認真觀察 ,當孩子情緒變化時,家長要說明孩子現在的感受,比如說“你現在很難過”而不是提問題“你是不是很難過?”當你認可孩子當時的情緒時,孩子就覺得你理解了他。

表達,當孩子出現一些不好行爲時,我們家長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說明自己的感受。 指出,表達出這種行爲不能做後,家長要提供一個可替代的選項讓孩子選擇。

這個原則看起來抽象實則很容易理解,說到底,親子關係遊戲治療無非就是教會我們家長如何去看見孩子,理解孩子 ,當家長真正能夠體會孩子的情緒,那親子關係也就不治而愈了。

與孩子一起遊戲化成長,就是要更觀察細微的瞭解孩子,和孩子一起童真的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